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之实战篇

时间:2022-04-26 07:57:17

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之实战篇

(新泰市第一中学 山东 新泰 271200)

【中图分类号】G424.1

“谁掌握了教育信息技术,并将这种技术真正溶与自己的生活、学习与工作,谁就掌控了解放教育生产力的钥匙,谁就打开了现代教育生活的大门,谁就为造就卓越的教育人生插上了翅膀。”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如是说。

信息技术正在影响着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每一次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教育管理者都非常重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全面提升教学硬件建设,不仅建立了“班班通”,而且在每一个教室都安装了“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并为每一位任课教师配备了高配置的笔记本电脑,同时多次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使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探索和应用,我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了一些理解,现与众多教育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

平时我们所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指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处理与加工,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强有力的冲击下,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教材呈现方式、课堂教学呈现与互动方式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大多流行利用Powerpoint、Authorwere、Flash等软件把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本、图片、动画、声音、影片信息,调动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等。如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模块,其中很大的一个难点是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但是如果我们用3Dmax软件把各种立体几何模型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较为容易的突破这一难点,相比以往在黑板上画、言传身教或者教学模具观摩来说,更加生动直观,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再如,在高中数学统计这一模块中,我们可以用Excel来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图表工具学习制作统计图表等。但是本文作者认为,信息技术不代表不再使用传统的教学器材,例如,虽然说有了“电子白板”,不是说黑板与粉笔就没了作用,两者应该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再有,利用多媒体课件,也不仅仅是把课件展示或者念给学生们,必须有良好的现代化教学设计,体现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认知主义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件也并非做的越“花”越好,而是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生的兴趣调动到自主学习与探究上来,体现出知识、思维的建构过程。

二、信息技术下的新的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体现在:再现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虚拟功能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结构中,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的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参谋、向导的作用,应该为学生发现什么、如何发现,多提供思路和方法,学生一旦经过锻炼不再“摸着石头过河”了,掌握了开启科学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起来就不困难了。要想培养学生的这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将自学中所发现的知识点或存在问题,哪怕只发现一点点,也应该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使其增强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错误,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总之,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干,教师是服务者;学生不仅要获取知识,而且应该是自主获取;学生既要学会独立思考,又要学会交流合作;学生要有勇于创新的意识、精神和能力等等。具体到每一节课,比如在新授课、习题课或者讲评课中,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视知识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可以通过提供线索、情景、资源等,组织学生小组研讨、探究、试验、协作、交流,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Mindmanager软件也叫“脑图”软件,用文本、层次结构、空间方位、图标、颜色等信息使知识网络化、联系化、拓展化,可以非常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所学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师的职业生活。但是,不能不承认,许多教师仍然游离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大门之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上一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下一篇: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