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儿童不想上学不爱学习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10 10:03:39

关于农村儿童不想上学不爱学习的调查研究

(洛宁县涧口乡中心校 河南 洛宁 47170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但是我国在农村教育中的儿童学习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为此首先调查了农村儿童不想上学不爱学习的现状,论述了农村儿童不想上学不爱学习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建立农村学校改进评价体系和建立农村教育公共财政体制。

关键词:农村教育;儿童;不想上学;不爱学习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准和质量水平是衡量一个我国现代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1]。自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义务教育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要求摆在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上[2]。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和落后地区的农村,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体上始终没有得到普及,农村失学儿童越来越多[3]。本文努力从多方面理论为出发点,尽可能结合国家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现状,调查了农村儿童不想上学不爱学习的原因,全方位探讨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农村适龄儿童上学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1.农村儿童不想上学不爱学习的调查分析

有调查显示,我国仍有550多万儿童失辍学,同时很多农村儿童在上学中的积极性不高。其中一所中学,一个年级三个班,到初三时,只剩下一个班,在这个班里只有3名女生。所有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大量农村儿童失学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本文为此对农村儿童不想上学不爱学习情况进行了具体调查。

1.1 研究对象

本地区5所普通小学的500名农村学生和从事教学的2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1.2 数理统计法

对本文涉及的所有数据用SPSS16.0进行相关的数理统计。

1.3 不想上学不爱学习的现状

调查显示,500名学生中不想上学的比例占到了8.8%,不爱学习的比例占到了11.2%。

同时经过调查,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感觉满意的只占15.8%,选择“一般满意”的占24.2%,而选择“不满意”的则占到60.0%。

2.农村儿童不想上学不爱学习的原因

2.1 父母文化水平不高

由于落后的经济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不仅母亲没有文化,就连父亲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他们本身没有文化或文化不高,但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得很好,与那些有文化或文化程度很高的人相比,那些人生活得也并不是很好[4]。所以他们认识不到文化、知识对家庭、生活所带来的价值和对自身的影响。认为儿童就更不需要读书、学文化,早点出去打工就好[5]。

2.2 农民自身的局限

我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农民面对的最大的、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贫困,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于贫困而产生,所以只有解决了贫困,才能解决所有问题。由于其自身的素质和长期形成的自己的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贫困问题时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而往往是舍本求末,牺牲孩子的长远利益来满足他个人的眼前利益[6]。

2.3 农民生活水平低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使这一地区农民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家庭生活极度困难。在我走访的农户中,一些父母不断地说着同一句话—“孩子没钱上学”。其中一户人家,年收入不过几百元,一家人一年的吃饭都很困难,何谈孩子上学。在另一户人家,父亲和母亲都是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一家4口,女孩8岁,已过了上学的年龄,却在家看着4岁的小弟弟。每人4分地,全家共有1.6亩地。一家人从年头忙到年尾能够吃饱饭就很不错了,哪有钱让孩子上学。因为贫困,又因孩子要上学,有的父母不得不借贷或去城里打工供孩子上学。

3.农村儿童不想上学不爱学习现状的改善措施

3.1 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目前中国己经具备“以工哺农”的能力,应当逐步纠正教育政策的“城市偏向口,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教育的投入。同时要改革目前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双轨制”,逐步将管理中心由县、市一级上移至省级,再上移至全国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城市与农村教育的一体化,并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建立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法律体系,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也是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基本的法律理念。谋求实质公平应当成为我们注重的一个基本取向,它要求我们在传统法律制度以外建立新的法律制度,对弱群体给予倾斜性保护[7]。

3.2 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农村教师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年青优秀教师留不住,年老的教师是没办法才留下来。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为此首先必须从待遇上切实体现出农村教师的优越性,至少从这一方面来补偿他们的心理失衡。对在农村学校和普通学校任教工作量饱满、教育教学质量高、获得普遍好评的骨干教师,给予相对优厚的待遇或奖励。其次是采取多种途径尽可能培养较多的乡村女教师,因为女教师常常能免除家长对女孩在道德、安全方面的担心,同时女教师本身就成为该地区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榜样,对母亲和女童无疑是一种激励。

3.3 建立农村学校改进评价体系

我们建立了三层三因素的框架,由于涉及到学生、农村学校与背景三个层面的因素,同时将指标种类分为结果指标、过程指标与背景指标三类。具体见表1。

其中结果指标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它最能体现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及教育质量观,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结果指标。因此作为我国的农村学校改进评价,要体现我国现时代的教育理念与改革需要,那就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课改的精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作为质量准则,在一定区域内与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过程指标是为了改进农村学校工作、提升农村学校改进所必须考察的指标,它具有开放性,可以根据每次评价的目的适当调整。背景指标是农村学校改进评价的一大特色,是需要加以控制的部分,需要从公平与合理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指标加以控制。

3.4 建立农村教育公共财政体制

一是通过科学评估论证,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的指导性国家指标体系:二是建立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数据库,包括生均占地面积、体育运动场地、校舍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设施器械等。三是以适应当前教育所需,又能适应未来发展所需为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学校局调整工作;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应当归教育所有的绝不允许流失。四是建立监管机制,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建设和设备添置过程中实行全程监督与审计,努力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严防儿童的失学。

总之,我国农村儿童不想上学不爱学习的原因纷繁复杂,有经济因素,也有文化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为此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努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研究所.义务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8,2(4):45—47

[2]朱永新,许庆豫,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4—60

[3]谢文全.农村学校本位管理的实施与困境[J].教育研究集刊,2010:48

[4]葛敏辉.对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实践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0,28(10):36—37

[5]孙艳霞.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得失[J].人民教育,2009,5(22):40—42

[6]王斌泰.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05,2(4);14—17

[7]吴霓,丁杰,唐以志,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6

上一篇: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下一篇:四步探究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