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战线的“爱心使者”

时间:2022-04-26 05:49:02

抗癌战线的“爱心使者”

患癌是一件极痛苦的事,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根深蒂固。如果谁的病理检验单上写明有癌变细胞,难免不万念俱灰。

但在上海,却有这样一群奇迹般战胜癌症的患者――他们不再相信“癌症=死亡”。他们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并开始行动――用他们战胜癌症的宝贵经验帮助新的病友。他们不是杏林高手,却帮一个个徘徊于地狱之门的不幸病友树立起让生命之树重绿的希望。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上海的爱心使者”。

她经受了一场生死考验

她叫费萍,今年46岁,5年前她被诊查出脑瘤。

1997年2月25日,费萍住进了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在脑外科病房,她经受了一场生死考验。面对死亡,费萍平静地料理着后事。她把年仅11岁的女儿的毛衣毛裤加长,对丈夫说,今后再婚时找一个老实点的心眼儿好的女人,这样对女儿会好些……

1997年3月10日清晨6点,费萍平静地接受药物注射,换好衣服,微笑着进了手术室。下午3点40分,费萍醒了,心里感到终于活了,手术成功了!从此,她自强自信,与癌症顽强抗争,不仅战胜悲哀绝望的情绪,也战胜了病魔。她越活越有劲儿,越活越开心。

1998年,她参加了“爱心使者”队伍,走访了许多病人,并与他们成了好朋友。

费萍走访过的一位叫王强的病人,今年16岁。他俩同患脑瘤,费萍当初的病情比小强还严重,她介绍了自己的成功治疗经验,鼓舞其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并请她所熟悉的中医专家给他诊治。

经过有效治疗,小强的肿瘤已得到有效控制,癫痫也有好几个月没发作了。前年9月3日,小强回到学校重念初三。将来的路还很长,但“小男子汉”王强有信心战胜病魔。他要好好读书,将来报答救助过他的人们。

夫妻双双患癌,双双成为“爱心使者”

他叫许以行,61岁,原是上海第三机床厂设计科干部,现退休。妻子钟燕云,55岁,退休在家。许先生热情开朗,我们刚到他家中采访,他便用很轻松的语态谈起他得膀胱癌的经过。

1989年4月的一天,他忽然尿血,被医生诊断为膀胱癌Ⅰ~Ⅱ期,马上做了手术和术后化疗。

1992年年底,许以行的膀胱癌复发,接受第二次手术。1995年他的癌症又复发,不得不第三次开刀,又经过化疗、放疗。2000年8月又复发,开了第四刀……

见丈夫去倒茶水,钟燕云接过话茬说:“1992年底,我丈夫第二次做手术时,我突然感到耳朵闷,并有淋巴结肿大,1993年初去医院检查,确诊是患了鼻咽癌。接二一个从地狱之门走出来的女癌症患者

三年里,“爱心使者”访问了5500人

连三的打击,生活中太多的灾难都降临到我头上。

“后来我俩参加爱心使者队伍,结识了许多病友,心情也开朗愉快多了。相似的病情,相似的不幸,使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共同的语言更多了。病友们都体会到交谈“话疗”往往能起到打针吃药所不具有的特殊功效,从中认识到群体抗癌的重要性,更加体会到癌症病人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和爱护。”

听着妻子生动的话语,许以行先生喝了口茶,也深有感触地说:“我对癌症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我的体会是调节心理状态,使之常乐,常有满足感、幸福感,思想开朗,气量大,与世无争,视癌症如普通疾病,相信它肯定能被人类攻克。”

如今,许先生看上去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一点儿也不像做过4次大手术的病人,比同年龄的人还显得年轻些。许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开导、鼓励新的病友,无私地为素不相识的病友送上战胜病魔的精神食粮。

一个从地狱之门走出来的女癌症患者

眼前的高伟健是个性格开朗的女性,今年46岁。1997年她被查出患了小肠平滑肌肉瘤,且瘤体已非常大,同年11月动了手术。1998年4月,肿瘤复发,而且不止一个病灶。她很绝望,开始拒绝吃药和其他治疗,并迁怒于亲人、朋友。

夜夜恶梦让她害怕入睡。那晚她躺在床上,随手拿了本丈夫借来的肿瘤书。看了几行,那些字就变得陌生起来,右腹的病灶一直在痛,时时提醒癌的存在。她虽很累,需要美美地睡一觉,但这已是不可能了。一想到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她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这时女儿轻轻推门进来……她每天复习完功课总要来看看母亲,然后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回房睡觉。自从生病以来,高伟健变得沉默寡言、脾气烦躁,浑身像装满了导火索,一触即发。女儿与丈夫也因她情绪低落而一言不发。高伟健心中明白,女儿背着她一定哭过许多回。此刻,女儿迅速望了母亲一眼,欲言又止,只说出:“妈妈,早点睡吧!”高伟健强忍住泪水,点点头。女儿关上门后,高伟健的思绪如狂潮般汹涌:“我走了,这孩子能承受丧母之痛吗?女儿小时候外出学芭蕾、补习、演出,都是我接送的,她非常听我的话,依赖我,现在她还未成人,我就要撒手而去,这对她的打击将是多么无情!”

高伟健的病情与心情坏到极点,丈夫只能求助于爱心使者组成的抗癌团体。1999年初,该团体派来“爱心使者”,就是许以行、钟燕云夫妇俩。他们介绍她参加正举办的康复讲座。

事后,高伟健说:“那次讲座不少病人上台发言,有的病情比我严重,却很乐观,还在积极接受治疗。他们的话让我既感动又惭愧。医学教授也发言说,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战胜病魔的信心,情绪越低落,免疫力越差,癌症会更快更猛地扩展。有些人是自己被自己吓死的;而有些人的病情虽已到了晚期,但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接受治疗,仍可重获生命。

“我不该把自己封闭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不该践踏亲人们对我的关心。生命是美好且珍贵的,人应该以顽强的精神与病魔做斗争。我并不孤独,有无数的病友、医生与我在共同作战。2000年4月,我重返单位上班。看着面色红润、精神充沛的我,不了解情况的人根本想不到我曾患过绝症。”

三年里,“爱心使者”访问了5500人

三年来,从“爱心使者”的关爱中直接受益的肿瘤患者已有5500余人,其中,包括那些从美国、日本来上海求诊的病人。

现在,这只志愿者队伍正逐渐壮大,目前已从最初的20几人发展到56人。由各种癌症患者组成的第一批“爱心使者”20多人,三年内无一人病情复发。这一奇迹不仅吸引了更多的人申请加入“爱心使者”队伍,而且也给人类怎样战胜癌症以某些启迪。心身医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某些有意义的事业,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机制,心身互动,促使患者处于更积极、更有序的生理状态,为预防疾病复发创造条件。相反,消极、自闭、自卑的心态也可通过同样的机制使癌症转移或复发。

当一个人患癌症时,一般地劝说往往是苍白无力的。但一个有过类似遭遇者的劝说,则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亲和力、说服力。上海的“爱心使者”之所以让人赞誉,是因为他们不但能战胜自身的癌症,还能将生命之光奉献给其他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从这一点上看,他们的人道主义之光格外富有魅力。

上一篇:难产难在哪里 下一篇:让肺心病病人安度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