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利益共同体”

时间:2022-04-26 04:26:07

构建“利益共同体”

由我国主导和推动实施的“一带一路”“亚投行”战略都着眼于命运共同体。随着经济社会新常态的发展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推进,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任。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的中等职业教育和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型企业,两者在人才供求的生态上是天然的“利益共同体”,而校企合作是利益共同体的最佳组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

但目前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令人忧虑,部分企业未能对学生进行跟进培养、长期培养,学生对企业缺乏了解和认同;技能培养上,校企不能迅速对接,毕业生发展空间狭窄。我们聚焦分析以下三点:1.校企合作要成功,如何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2.校企合作要维护,如何获得企业的持续关注和投入?3.校企合作要长效,如何固定成效、拓展优势?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全国最大的实木地板生产企业――圣象集团共同开发了“圣象模式”,将校企文化和技术优势融合,以利益共同体为纽带,走出校企合作的新境界。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学校的“三有”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改革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有17位教师先后获得省技能大赛表彰。但在实际办学中还有“四缺”:一是“缺钱”,专业建设均依赖政府资金的投入,学生学习和技能训练耗材多,设备越来越旧;二是“缺变”,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无法跟上市场和企业的变化,对于企业与市场的变化难以追踪;三是教学环境“缺真”,机电技术教学设备和场地是真实的,但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却是模拟的,这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训练是一种“硬伤”;四是各专业知识之间“缺链”,知识点分散、孤立,没有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办职业教育要有气场,要踏着经济发展的脉搏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黄晨校长说。作为一所国家示范学校,丹阳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拥有普通车床、数控车床、PLC、单片机、传感器、光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电器安装与维修等各类实训设备200多台套,设备总值853.83万元,这些资源必然要有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经济‘一盘棋’的思想。丹阳是我国重要的木业基地,仅中国驰名商标就有“圣象”“肯帝亚”“合雅木门”“欧圣”等。借助这个区域产业发展优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负责人带领教研组长和“名师工作室”教师团队先后六次走访圣象木业,全面了解企业对毕业生专业理论、技术技能方面的需求,研究在教学、实训中实现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的可能性。在建设过程中学科链与地方产业链紧密对接,拓展了制造技术、控制技术和数控维修专门化方向。

2013年12月,学校召开了“专业建设委员会”;2014年5月,学校召开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两会”穿针引线,主动促进政府、学校、企业构筑合作联盟,将政府的引导与资源、企业的人才与技术、学校的教师与学生聚拢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政府宏观、行业动态、企业技术、学校人力资源的共享。这一运作方式的创建与运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文化融合为先导,以生产衔接为教学目标,以教学、研发、生产为基点。

2014年5月7日,江苏圣象木地板制造企业和丹阳中专机电部举办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校企双方达成“五合一”“五对接”,形成利益共同体。

一、学校教育理念和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合一

校企共商后认为:学生对企业不了解,对今后工作方向和方式不了解,那么就要消除学生对工作契约的陌生感,初步建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业以及企业生活产生兴趣。我们采用了六个步骤:

开办“圣象讲坛”,培养学生“企业感”。企业高管、各部门负责人、优秀毕业生、成功人士定期授课,让学生了解企业、认知企业、展望行业远景、规划个人发展。2014年5月起,已经举办了8场讲坛,把学校教育理念和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合一。

校企联谊,带学生接触“企业人”。举办篮球、足球友谊赛、植树造林等活动,切磋技艺、交流联欢,让学生接触企业员工。活动前短暂沟通,活动中切磋技艺,活动后交流联欢,让学生认识企业人,消除陌生感,寻找共同语言。

参观展厅,向学生展示“企业美”。学生参观企业展厅,感受产品之美、艺术之美、风格之美。

组织座谈,引学生增强“企业能”。企业各部门主管详细介绍生产流程、技术标准、设备养护要求,引导学生开始思考自身怎样苦练技能、适应岗位。

车间体验,激学生营造“企业梦”。带学生有针对性地走进车间,身临其境地感受生产氛围,逐渐消除畏难情绪,萌生“做做看”的念头,激发学生的“企业梦”。

捐赠“圣象读书角”,丰富学生“企业心”。圣象集团鼓励员工“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在订单班教室建了“圣象读书角”、捐赠书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

二、专业教育与企业管理合一

我校毕业生调研情况显示:企业喜欢用中专生,中专生只要经过半年的磨合和培训,基本上能成为员工中的骨干,并且中专生直接从学校到企业,始终在团队里面成长,便于企业管理。因此,丹阳中专校从三个方面实现专业教育与企业管理的合一。

一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课程贯穿六个学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创业教育等课程进行融合,构建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为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学业职业的贯通。

二是组织劳模进校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宣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品德。学校多次邀请市劳模和“圣象”企业劳模进班级,让劳模生动地进课堂、有效地进头脑。

三是将“7S”管理全面纳入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的每一个环节,结合校企共同拟定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优、理论功底厚、技术技能精,企业意识强。

目前,“圣象机电班”涌现出几名表现突出的学生。

袁子轩同学入学时综合素质相对薄弱,且性格内向、不善沟通。在圣象机电班中,他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锻炼了团队精神,提高了身体素质,结识了很多新朋友。现在的袁子轩,专业成绩优秀、充满自信,已经成为企业的阳光员工。郭俊杰同学口才甚佳,业余时间自学公关、营销课程,在生产一线深得好评,经企业面试,转岗销售部,现参加“圣象黄埔训练营”,结营后将被派驻福建分公司营销团队。

三、专业学习与企业生产合一,推动校企“五个对接”

课程建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横向上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三维”课程体系;纵向上开发“以典型工作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木材加工产业需求对接,钳工、装配钳工、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等课程与木材加工职业标准对接,钳工、电工实训过程与木材加工生产过程对接,学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及“圣象机电班结业证书”对接,企业出资鼓励学生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课堂教学从创新教学生态入手,将项目教学法、微课、慕课引入教学中,构建了“先教后学,边学边做”教学做合一的“三阶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三阶段即自主学习阶段(自学)、交流讨论阶段(互学)、巩固提高阶段(好学)。五环节即设置情境――分配角色――情境模拟――评价总结――反思巩固。课程体系的“三课型”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三阶段五环节”解决了“怎样教”的问题。

四、实习管理和企业指导合一

以“车间”为课堂,“企业导师、学校教师”携手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一是教师驻厂,会同“企业导师”从车间到餐厅、从岗位到宿舍全天候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一方面鼓励学生勇于吃苦,努力坚持,干出成绩,争取进步;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技术技能上获得提高。

二是校企共同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跟踪记录学生在厂表现,结合学生个体特质,为学生量身打造发展规划,谋求学生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星辰同学在岗位勤奋善思、表现突出,在实习教师指导下撰写的《截锯设备粉尘控制技术改进方案》被设备部评为优秀提案,其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得到企业认可,被选拔为后备干部,送总部深造。

五、学生发展标准和企业培养目标合一

探索“中专后”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开拓三个发展方向,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一是校企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资料汇总和分析,共同拟定下一阶段、下一批次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二是教师带领、指导学生根据工厂设施设备运行的观测数据,提出操作、维护、保养、维修的优化方案,谋求技术改进,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设备使用率。三是根据学生个体发展和意愿,结合企业需求,帮助学生开拓在岗晋级、横向跨岗和离岗自主创业三个发展方向。四是企业出资支持签约就业的学生参加在岗学历提升和业务进修。五是校企根据自主创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现,择优颁发“圣象机电班结业证书”并提供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圣象模式”被企业作为亮点多方推广、宣传,推动了大亚车轮、大亚滤材等企业与我校机电专业的合作。校企联合举办“圣象地板钳工技能大赛”,实现了校企设备资源共享。

经过“圣象模式”的“五合一”“五对接”,学生了解了企业、确立了目标、找准了方向,进入企业后能迅速上岗、熟练操作,缩短了成长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成为企业生产的中坚力量。首批入厂实习20名学生中,18人被企业留用,另外两人实现自主创业。其中王鹏同学顶岗实习期间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善于捕捉商机,2015年初申请学生创业无息贷款,并多方融资,自主创业,开办广告公司,已获得营业执照,目前正扩大规模,为圣象集团旗下的销售商以及其他客户提供广告宣传服务。

从“圣象模式”我们也归纳了几条推进建设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经验:

政策激励,让企业主动热。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有热心,企业有热情,还需要政府有热忱。丹阳市制订了《关于加强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实行政策优惠”,给企业吃了定心丸。

协同成长,让企业放心热。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企业与学校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丹阳中专校制定和完善了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同时,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明确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应自觉成为企业的一员,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规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履行自身的职责。通过规范约束,让企业放心参与校企合作。

情感投入,让企业内心热。校企合作的另一面是人际合作、感情沟通,情感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投入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两会”外,我们还成立校企合作联谊会,定期举办;召开校企合作年会,邀请企业前来沟通,通报交流各自发展情况,了解企业发展规划,获得用工需求信息和往届生的发展状况。

以“圣象模式”为典型的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推进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全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是一条值得职教人尝试探索的改革路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追寻职业教育的幸福梦 下一篇:真机智还是假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