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2-04-26 01:19:36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首先分析了食品安全屡屡出现问题的经济根源,认为在于食品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打破“柠檬”市场的调控手段,认为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和打造可信品牌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首选策略。

【关键词】 食品安全;“柠檬”市场;逆向选择

从“苏丹红”到“毒豇豆”,从“三聚氰胺”到“地沟油”,食品安全上暴露出来的越来越多的问题让消费者忧心忡忡,并进而指责和诟骂企业的不端行为和道德败坏,认为问题出在企业的内部,企业的管理者们都是些“黑心老板”,他们唯利是图,不讲诚信。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会发现除了人们普遍认为的因素之外,食品安全问题更深层的根源出在企业的外部,是市场的运行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催生的悲剧。

一、“柠檬”市场

经济学上把这种劣质商品充斥的市场称为“柠檬”市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于1970年发表了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文中阿克洛夫阐述了市场机制下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并分析了这种逆向选择的结果和它对市场有效运行的影响。这是对信息经济学具有奠基性贡献的论述,之后“逆向选择”理论和“道德风险”理论被广泛运用,分析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对称市场的运行失灵和政策选择。与金融市场上的“格雷欣法则”十分相似,产品市场上也有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品的现象,并最终形成“柠檬”市场。“柠檬”市场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第二,市场上产品质量高低不同。当卖方拥有比消费者更多的信息,消费者在对产品质量把握不准的时候,他们会对市场上的产品有一个总体的平均估价,产品价值高于消费者的这个预期价格的商品会无利可图,卖者将不再在这个市场上出售商品,市场上商品的总体水平又趋下降,消费者的预期价格也随之下降。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根源

(一)食品市场拥有形成“柠檬”市场的特点

在诸如食用油、酒和牛奶制品等市场上,具有形成“柠檬”市场的两大主要特点。在这两大特点的支配下,市场机制的无效运行致使产品质量逐步下降,最终陆续出现了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三鹿奶粉中严重超标的三聚氰胺,以及消费者无从察觉的地沟油等等耸人听闻的食品安全问题。

1.食品市场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尤其在我国发展还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的经济主体鱼龙混杂,技术条件高低不同,产品质量自然也就参差不齐。尤其在物流发达的现代社会,各地的产品在市场是汇聚是最常见的事情。武汉一个小小的蔬菜市场就可能同时出现来自全国各地的产品,不同的土质、气候,甚至不同的化肥、农药指标使得产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都有巨大的差别。前段时间在南京、武汉接连检验出来自海南的“毒豇豆”,农民使用了禁用的农药水胺硫磷,因为它杀虫效果好且价格低廉,但却不管它对人体有剧毒这个事实。武汉的奶制品市场亦是如此,蒙牛、伊利、光明、友芝友和垮掉了的三鹿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都可以在同一个超市内出现,在此事件之后又有许多国际品牌趁机进驻国内市场,奶制品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更是各不相同。纯牛奶、酸牛奶、兑水了的牛奶和加三聚氰胺的牛奶都堆在市场上。

2.市场上买方信息不完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食品,从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到最后被摆上餐桌消费掉。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严重的不完全,甚至不知道酒店后面的厨房里是个什么情况。比如前几年曝光的山西假酒事件,致使许多人饮用之后失明,消费者对于酒的质量和酒的生产过程的了解完全不够,他们甚至在失明了之后都不知道是酒有问题,产品的质量和各种成分的检测是消费者难以独自完成。

(二)市场机制的无效率

市场的价格机制对同质商品的调节是有效的,但是当市场上的商品质量不同的时候,价格机制就出现了问题。比如二手车市场,市面上二手车的价值为0~2000元不等,平均价值为1000元,买方并不知道二手车的真实价值,所以只肯支付1000元,这样一来那些高质量二手车(≥1000)的卖主就会拒绝出售,市面上就只剩低质量的二手车了(≤1000),反过来买方知道现在市面上二手车的平均价值为500,只肯出500,500~1000的二手车市场也消失了,只剩500以下的二手车,如此反复,最后整个二手车市场上就只剩下了劣质的商品,这是“柠檬”市场的经典案例。在食品市场上会出现比这复杂的多的情况,激烈的价格竞争促使生产者努力的压缩成本。处于劣势地位的生产者想方设法的以次充好,恶性竞争一旦出现,各参与竞争的主体会纷纷效仿,于是牛奶里的水越兑越多,三聚氰胺也越加越多。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市场的失灵。

(三)食品市场上质量监管困难

经济学对于市场失灵的研究由来已久,政府的干预已经成为共识。但是食品市场上对于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检测的技术困难特别大,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食品,从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到最后被摆上餐桌消费掉,环节特别多,时间特别长。操作起来难度特别大,需要的技术支持也难以达到,特别地,在传统食品之外又兴起了转基因食品,质量的检测方面更是面临新的挑战。

三、食品安全的调控手段研究

1.完善质量认证体系。柠檬市场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不对称,而解决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最直接和可靠的办法就是完善食品质量认证体系,所以通过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可以缓解食品市场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一方面努力完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管理体系认证;完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食用农产品安全认证等产品认证体系;在农产品中推广QS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认证等。另一方面通过理顺各监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和规范部门的运行程序来提高监管效率。

2.鼓励优势企业打造值得信任的品牌。鼓励优势企业打造品牌,建立厚重的企业文化和商誉资本,以提高企业不端行为和恶性竞争的成本。鼓励品牌企业提升消费者消费学习能力,努力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明明白白消费,同时运用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战略进行竞争,向客户提供真正有独特价值或超值的产品或服务。许多企业的售货员在介绍产品时,无论问到什么档次的产品,以及无论问到什么产品属性,则一定是王婆卖瓜,统统是最好的,而且会屏蔽有关产品的一些负面信息,这种介绍方法等于自夸,而非介绍。便宜的,不知道便宜在哪里;贵的,也不知道贵在哪里。当弄不清楚品牌间的具体区别时,大多顾客的消费决策模式是:同等功能的产品,选择价格偏低的品牌,或者选择大品牌同系列产品中的低端定位产品。这是品牌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众参与。消费者是食品安全最大的受益者,理顺渠道引入公众的监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众参与机制是最明智的选择,作为受益者的公众消费者的监督将会是最不遗余力的。公众参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鼓励NGO和志愿者参与宣传和公益活动,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食品安全意识教育,从而提高公众在食品市场上的信息优势和食品品质鉴定能力,提高他们的公众参与能力。(2)发挥消费者和优质商品生产商的监督作用,通过举报有奖等激励使他们对食品生产、加工、物流和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从而改善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进而打破“柠檬”市场格局。(3)为社会公众参与立法和管理决策铺设渠道,对转基因食品等新的产品的立法和管理献言献策,发表意见。一方面使得食品市场监管和立法的决策更能够代表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得立法和决策的实施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乔治・阿克洛夫.“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J].经济导刊.2001(6)

[2]戚亚梅,王芳,钱永忠.英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法律法规砑究[J].世界农业.2010(4)

[3]刘卫华.破解“柠檬市场”的沟通策略[J].销售与市场.2008(12)

上一篇:高速公路拥挤的识别及成因判断 下一篇:国内顾客价值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