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退出现职干部的心理疏导

时间:2022-04-25 09:35:47

浅谈退出现职干部的心理疏导

摘 要 干部到了一定年龄退出现职,是很多企业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关爱这部分同志的角度,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指出他们的心理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即:制度化的关爱、人文化的关心、职业化的关注。

关键词 退职干部 心理 疏导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2005年,中石化集团公司推出了干部到龄退出现职的政策。几年来,各下属单位都出现了一批退出现职的科级及科级以上干部。按照文件规定,他们不在现职岗位上,但还享受着原来的职级待遇;还未到退休年龄,但离退休也不远,大部分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工作;收入虽然比起工人不低,但低于同职级在岗人员。因为处在特殊的时期、有着特殊的身份,他们也有着特殊的心理状态。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在这个时期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尤其是针对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是每一个组工干部的职责。

一、引起退职干部心理变化的原因

1、离岗前后的工作有变化。文件规定,既然离岗,就不能再在原领导岗位继续主持工作。从总体看,这对企业是有好处的,能够形成正常的干部交替机制。但对退出现职的干部来说,角色频繁转变,对新角色不适应,老角色还没有及时退出,引起角色冲突,手足无措。很多人一时难以适应。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期间,可能产生“前途不明朗、领导不关心、组织不关注”的失落情绪。

2、离岗前后的生活有冲击。退出现职人员,年龄基本上是男55到60岁,女50到55岁,既没有退休,也不在职。身体上可能会出现更年期的现象,家庭里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往往是老人身体不好,孩子刚刚工作,他们正是家里的顶梁柱,生活的压力在许多家庭都存在。有些人会因目标追求受挫折而悲观失望,一些事情在位时办得不尽如人意。这时,最容易产生衰老感与怀旧感,有不中用了的心理体验。

3、离岗前后的境遇有落差。部分干部因为年龄到了线,退出现职,离开了领导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以前门庭若市,现在门前冷落;以前前呼后拥,现在无人问津;以前以为自己能力很强,很多工作非他不行;现在发现离了自己地球还在转;以前觉得自己很有地位,活得很有尊严,现在觉得自己只是普通一员,做的是些以前看不上的事。以前觉得自己收入还可以,现在收入减少,地位下降。

4、离岗前后的情绪有波动。退出现职,意味着仕途的终结,也是职业生涯终结的前奏。当过领导的同志,往往对自身要求比较严格,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个时期,往往自尊感与自卑感并存。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当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以愤懑的情绪表现出来,或者走向反面产生自卑感。一时很难适应,感到时间过得很慢,难以打发。伴随空虚感的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燥不安。

二、掌握退职干部的心理需求

1、依存需求。干部退出现职以后,比以前更需要找到组织。人是群居的动物,离开团队,个体往往在精神层面产生孤寂感、落魄感。但是,如果把他放在组织中,他往往又会觉得自己身份特殊,看别人忙忙碌碌,不愿或者不好意思掺和,因而主动远离团队。

2、和睦需求。希望自己能和以往一样和大家相处,希望别人能象他在岗时一样看待,希望自己的周围有一个和谐的环境。这些同志往往退出现职后,反而比以前还关心自己曾经从事过的工作,更关心自己所在的单位,更关注别人对他在职时的评价。往往在职的时候,他听不到一些负面的评价,现在都能听到了,他也会重新审视当初的自己。

3. 尊敬需求。希望被人重视,被组织认可,是每个人都愿意的,在领导干部向上尤其突出。过去习惯了当领导,现在虽然还保留职级待遇,但毕竟不是实职,可能会有些人对他们不再象以前那么尊重,这让他们接受起来是比较难的,也需要有个过程。特别是过去在他面前毕恭毕敬,现在随着地位的变化却在他们面前趾高气扬的人,他们看不惯,往往生闷气。

三、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不能把眼光盯在那些春风得意的干部身上,也要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弱势群体。从当前情况看,组织部门,包括单位的党委、行政应该把退职干部心理健康作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之一,予以高度重视,提前研究部署,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干部心理干预,帮助干部疏导心理压力。

一是制度化的关爱。退出现职的干部,不管是因为年龄原因,还是身体原因退出领导岗位,他们都是给企业做过贡献的,他们都是企业的一员。在干部关爱的问题,应将他们与在职的干部一并考虑,一并管理、一并使用。

二是人文化的关心。要走近退职干部,主动问寒问暖,拉家常。通过真心、细心、用心,爱心换取信任,了解他们思考方式。

三是职业化的关注。要倾听他们心声,给足够空间让其诉说,帮助其释放心理压力。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比如,为他们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疏导压力,传授心理干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缓解心理压力的技巧,为他们提供自由交流平台和心理疏通途径。特别是对部分年龄偏大、期望值偏高、心理压力较大的干部,由有关领导“坐诊”进行个别专题辅导,积极帮助他们疏导来自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压力,切实增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中石化管道公司南京输油处,工程师,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党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工作手册(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2]干部选拨作用工作法规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二版)

上一篇:菜籽油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分析 下一篇:全自助式薪酬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