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

时间:2022-04-25 09:07:01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

大凡发明创造的起点在于“问”。当前大力提倡“创新”,致力推动课程改革,培养与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知识始于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中学生受生理、心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善于发现问题。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留有足够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还要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矛盾,促使形成问题意识。

例如,为了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我们设计了六个实验步骤:① 用导线将电流表与一节干电池连接,并观察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情况;② 将锌片、铜片依次分别插入稀硫酸中,观察金属片上产生气泡的状况;③ 将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观察金属片上产生气泡的情况;④ 用导线将锌片、铜片连接起来,观察金属片上产生气泡的情况;⑤ 在导线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并观察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情况;⑥ 两组同学互相交换锌片或铜片,即其中一组用两块锌片作电极,另一组用两块铜片作电极,再观察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情况。

通过巧设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较好地培养了问题意识。也可通过趣味性实验,使学生由感到惊奇进而产生探究的愿望,促进其产生问题意识。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问;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地追问。

例如,在讲授CO2通入到CaCl2、Ca(OH)2、Ca(NO3)2三种溶液中的现象时,我先让学生充分思考,当学生好不容易得出正确结论后再追问“若将Ca2+全部换成Ba2+,现象又如何?”进一步又追问“再改为将SO2通入三种含Ba2+的溶液情况又如何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对强酸制弱酸、硝酸的强氧化性、亚硫酸根离子的还原性、硫酸钡的性质以及为什么可以用硫酸钡而不能用碳酸钡等一系列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善于逼着学生提出问题

3.1 课前设疑。

以疑引疑,是一种重要方法。即布置预习内容,提供预习提纲,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课前有一定程度的思考,才能在课堂上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也同时为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方法。如在学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这一节时,给出预习提纲:① 反应的原理是什么?②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应选择哪一类发生装置?③ 如何干燥、收集和验满?……通过预习和思考后,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何不能用无水氯化钙来干燥氨气?”

3.2 课中质疑。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其他学生观察、评论,并提出问题,老师指导评讲。以实验室制备乙烯为例,让两位学生在讲台上充当小老师,台下同学观察并要求他们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提出问题:①观察到实验过程中液体变黑。(学生就会问:为什么变成黑色?)联想到浓H2SO4使蔗糖炭化,推测浓H2SO4也可使乙醇炭化。②同时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为什么会有刺激性气味?)联想碳与浓H2SO4反应可生成CO2和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明白产生的乙烯由于含SO2而有刺激性气味。③提出问题:SO2和CO2杂质如何除去,如何检验、设计除杂装置?

以上看似普通的几点,是在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进行了思考。

同时,为了达到逼学生提出问题,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教学中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讲出来,让学生有问题可提。⑵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有个过程,欲速则不达。⑶因势利导,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使提问更有价值。

四、不仅敢于提出问题,而且善于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题,要在“敢”和“善”两个字上下功夫。敢于提出问题。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怕问题提得不恰当遭人取笑。善于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面对已知和未知的东西都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怎么样”,不要拘泥于现成的答案或结论,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授课《同分异构体的写法》时,先给出书写同分异构体的规律:成直链,一条线;摘一碳,挂中间;往边移,不到端;摘两碳,成乙基。然后与学生一起分解,当分解到“摘两碳,成乙基”时,让学生写出其结构间式,学生中大部都写出结构间式(Ⅰ);同时,我再展示其球棍模型,于是学生就发现,此结构与前面的结构间式(Ⅱ)是相

CH3―CH―CH3 CH3―CH―CH2―CH3

CH2 CH3

CH3 (Ⅰ) (Ⅱ)

于是学生就议论开了:“老师,(Ⅰ)和(Ⅱ)重复了” ; “(Ⅰ)中的取代基仍然是甲基吧” ;“乙基不能在2 号位”。接着有学生提出问题:“乙基为何不能在2 号位呢?”

(问得好!学生就更进一步理解怎样选择主链了。)

提出问题往往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是创造的萌芽。由于知识的继承性,人们的头脑里都会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一经验与这个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开始发生,问题开始出现。这时,如果这个“惊奇”以及由惊奇产生的问题反作用于思维世界,那么便形成摆脱“惊奇”,消除疑问的愿望。这就是创新的渴望。惊奇摆脱了,思维世界又向前迈进一步,创造的花朵开放了,由此可看出“提出问题”是创造的重大前提,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看来,是多么的简单,都应积极鼓励。只要学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在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思维越活跃,学习积极性越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而老师通过学生所提的问题,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在和学生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二者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引导,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上一篇:数学课堂细节渗透 有效提升教学实践 下一篇:让课堂成为孩子的识字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