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时间:2022-04-25 04:18:57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进一步提出,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于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小学生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应当作为教师教学的重点。近年来,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教师肩膀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如何调动课堂气氛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成为教师们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优化小学课堂教学要从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三个角度入手,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扮演好引导的角色,而不能用以往的“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学习技能。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可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可能性”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了解了“可能性”的概念之后提出问题:“一个正方体,一面写有‘1’,两面写‘2’和三面写‘3’,如果用这个正方体玩‘抛硬币’的游戏,要怎样制定规则才能保证这种方法公平?”之后学生展开积极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趣”是活跃小学数学课堂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动的年龄,教师应抓住课堂的前二十分钟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如果教师可以创造出一个和所要教授的知识大致相同的教学情境来,同时这个情景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被唤起,他们就会主动联想以往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来进一步发散思维,这样一来,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实现双赢。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节课时,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钟面,几乎都会看时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学习此课学生不仅能对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有更充分的认识,而且还能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促进学习。笔者这样创设这节课的教学情境:

师: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时间的,比如某某同学你是几分几秒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呢?中午你又从什么时间开始吃饭呢?什么时候睡觉呢?所以,要想准确地知道日常生活的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

生:老师,我知道,钟表上的时间都是由指针组成的,最长的是秒针,最短的是时针,还有一根是分针。

师:某某同学真聪明,看来平时也很用心地观察生活哦。同学们你们看(手上拿着钟表对着学生讲解),钟面上的数字和圆点要对应到一起,并且均匀的排成一圈。我们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还分成了5个大小相等的小格,加起来一共是60个小格,这些格子组成了时间。

然后让学生上台动手拨动钟表,观察钟面说出分针走了多少分。之后让学生自由回答,鼓励学生多说。

师:同学们,时针从1走到2,走了多少时间呢?从5走到6又走了多少时间呢?

生:从1走到2为1小时,分针和时针它们两个要在一起,才能准确地看出时间。

师:没错,某某同学说出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那就是认识时针和分针。时针每走一格就代表走了一小时。一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上完一节课,吃完一顿饭。我要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到家里用一个小时来测验,看看你的爸爸妈妈在一个小时内可以做些什么,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交流。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入这节课的内容,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效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联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如果从知识的角度出发,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容易实现教学目标。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潜能

在新课改进一步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诚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等)来丰富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主要是以提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形成一条清晰的问题思路,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猜想,深度挖掘他们的创新思维。我们以“小统计”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图形,如条状的、圆柱状的、扇形的,让学生对每一部分所代表的内容进行思考。在柱状统计图中,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要思考的问题的方向,然后设置一个这样的问题情境:在夏季,我们对短袖、长衫、毛衣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而统计的结果就是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图形。然后教师发问:“同学们可以告诉我图形上的柱形哪一个是短袖的销量,哪一个是长衫的销量,哪一个是毛衣的销量吗?”这样的问题帮助小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切不可生搬硬套,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适合知识,让课堂适应学生。

四、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知识多是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也较为枯燥,小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不高,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声画文字合一的特点,它生动形象,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可有效地增加学习的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几何图形教学和变题训练。例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先给学生播放小羊在山坡上吃草的画面,然后根据画面提出关于“百分数”的应用题,如“山坡上共有12只羊,走了三分之一,还剩下几只?剩下的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改变画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量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优化教学时应综合考虑到教学任务目标、学生认知能力、知识接受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优化课堂教学,为小学生打造一个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

上一篇:妙在“雕与不雕”之间 下一篇:基于旅游互动的背包客通用技能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