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研究

时间:2022-04-25 02:57:40

抗菌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研究

【摘要】抗菌药物是人类在医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对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命安全的保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滥用的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大量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研究抗菌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抗菌类;不合理;不良反应;研究

【中华图分类号】R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98-01

1绪论

对于我国这样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伴随新药品种的日益增多,人均用药率、群体用药频度和数量的不断上升,药品不良反应所引发的问题也将日益突出与严峻,特别一些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升,使国家、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蒙受极大损失,又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此外,目前临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亦十分普遍,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因此研究抗菌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抗菌类药不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政策因素:为缓解老百姓的看病贵问题,政府对药品特别是抗菌药物,实行一味地降价,这必然会导致药品质量的下降,因此对于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措施只会加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行与财务补助尚未并轨前行,这就导致部分医疗机构仍然会在政策范围内选择高价抗菌药物。

2.2药品因素:为缓解病人的看病贵问题,国家在近几年连续多次对药品实行降价,特别是抗菌药物。而很多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来源于抗茼药物的销售,为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稳定自己的利润,经常将抗菌药物的剂量加大,以保证药品价格的不变,如环丙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克拉霉素片等药品的单位剂量都由原来的0.29、O.29、0.19增加到如今的0.49、0.49、0.59,这样的单位剂量增加,易导致药品浓度过高、剂量过大,药品不易贮存,且高浓度、大剂量的药品,更易产生药品不良反应。

2.3渠道因素:在我国,公立医院是财政适当补助的事业单位,因此,这一性质从某种意义上将公立医院推到营利与非营利的边缘,特别是当很多医院财政拨款不能及时到位,或少量的拨款无法满足医院的正常运营时,以药养医的局面就很难改变。医院,特别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80%的收入来源于药品,而抗菌药物的收入又占了药品收入的一半以上,一旦对抗菌药物使用实行严厉地管制,就必然导致医院收入的大幅滑坡,医院就不能良性生存,从而导致医院陷于对抗菌药物控与不控的矛盾之中。

2.4人员方面:当前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某些医务人员在对药物的适应症、用法、作用、不良反应等并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只是一味地凭经验、习惯来用药,未充分运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知识合理用药。患者往往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有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时就必须用抗菌药物治疗才能好转,于是经常自行购买抗菌药物,随意选择、服用抗菌药物;同时对抗菌药物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总把高价、进口抗菌药视为灵丹妙药,这也导致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3抗菌类药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分析

3.1药品不良反应的增加: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往往打破了正常的用法用量限制,而这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主要表现在门诊的选药不当、滴速过快、用法浓度过高等,病房主要是联合用药过多,很少去准确了解多种药物合用可能产生的物理与化学变化,也就很难对不良反应地发生进行控制。

3.2耐药菌株的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是抗菌药物使用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一种不良后果。正常的抗菌药物应用或者控制抗荫药物的应用,都能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抗菌药物的大量不合理应用,会加速耐药性的产生。抗菌药物的应用不仅应尽量做药敏试验以保证用药的针对性,更应阶梯性的应用抗菌药物。新的抗菌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资金高、时间长、难度大的项目,药品生产企业往往因为创新性不够,周期长而不愿投入,这就导致了已有的抗菌药物出现了耐药性,而新的抗菌药物又迟迟未能研发上市,出现一些病人无抗菌药物可用的后抗生素时代。

3.3延误病人的疾病治疗:抗菌药物的选药不当、剂量应用不当或药物的联合应用不当,都有可能造成病人疾病治疗的延误。选择合适的、剂量应用合理的、能单用不联用,不仅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以使疾病得到及时治疗,病情的发展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

3.4药源性疾病的增加:抗菌药物的超时、超量甚至超浓度的应用,都有可能对病人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导致药源性疾病的产生。药品既可以。治病一又可以致病。特别是抗菌药物的长期不合理应用,都有可能导致脏器损伤和一些新疾病的产生,因此药源性疾病的增加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3.5医疗资源浪费的增加:在当前病人较多,而医疗资源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珍惜当前医疗资源、合理应用当前医疗资源应是当务之急。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增加病人的痛苦导致了药源性疾病的产生,也使有限的医疗资源为应对这些不良后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导致了病人医疗支出的增加,加重了国家医保的财政负担。

4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措施

4.1加强宏观调控: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在宏观上,是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一个缩影。因此,只有加强并完善医疗体制的改革;对医疗机构加大财政投入,改变以药养医的格局,真正体现现有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公性,才能更好地从源头上遏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4.2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了解不够多.应用理解不够深刻,定期加强这方面培训、指导非常有必要,可以经常组织抗菌药物应用的相关考试,将考试成绩与职称聘用相挂钩,只有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熟练、准确掌握的医务人员,才是一个符合中高级职称评定的合格医务人员。

4.3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部分医务人员片面的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造成的,因此.强化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将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没有好的医德,再好的医疗技术也将偏离轨道,再好的药品质量也将偏离它正确使用的方向。

4.4加强药品质量管理:药品的质量是药品安全的“生命线一,药房的质量管理员应严格做好抗菌药物的验收、储存、养护工作。特别是近效期的抗菌药物应更观注其质量的变化。对抗菌药物储存的温湿度应每天记录,对超过温湿度要求的,应通过硬件设施及时调控,对需避光的抗菌药物要严格做到遮光处理,同时密切关注其药物性状的改变。

5结论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更成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降低人民群众的医疗经济负担,营造和谐的大医疗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益顺. 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J].中外医疗,2011,(30):26—28.

[2]宋怡.我院88例抗菌药不良反应分析[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8):19—21.

[3]于静.抗菌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11,(6):21—22.

上一篇:原发性肝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预后多因素分析 下一篇: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