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棒系统加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2 03:59:40

钉棒系统加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对应用钉棒系统与骨移植技术联合对患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5例在院就诊的患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对照组31例采用内固定钉棒系统+椎板减压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44例采用内固定钉棒系统+椎板减压+自体骨移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s角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矫正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并发症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钉棒系统与骨移植技术联合对患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钉棒系统;骨移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73-01

外伤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脊柱外科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该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单纯采用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出现断钉、断棒、松动及伤椎矫正度数丢失等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对较高[1]。本次研究过程选取7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应用钉棒系统与骨移植技术联合对患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2006年06月01日到2011年08月15日来院就诊的7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患者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6.2岁;治疗组中男23例,女21例;患者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7.1岁。以上所统计的抽样研究对象的自然情况资料中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31例采用内固定钉棒系统+椎板减压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44例采用内固定钉棒系统+椎板减压+自体骨移植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在硬膜外或全麻下,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以受伤椎体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各层直至显露伤椎及上下椎板、关节突,在C臂透视下,在伤椎上下椎体的椎弓根准确拧入椎弓椎螺钉,安放两侧的撑开棒并撑开以恢复伤椎的高度,对于中柱完整无骨折、无椎管内侵入病例,不用切除椎板,C臂透视复位正常后即可。对于中柱骨折,有骨碎片突入椎管内者,可椎板骨折向前突入椎管者,复位后切除伤椎椎板减压,用复位器打击突入椎管内骨块,使其回复到伤椎内原来位置。术后卧床6-8周,并行背肌锻炼,2-3个月后可带胸腰部支具保护下床活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s角改善幅度、矫正度、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治疗时间进行比较。

1.3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44例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X线证实椎弓根钉位置好,伤椎复位及外形好。经8个月~36个月随访,症状明显减轻。X线证实伤椎内植骨者比单纯钉棒复位者矫正度数丢失明显减少。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维持椎体高度,使内固定螺丝钉断钉率显著降低。

2.1Cobbs角改善幅度和治疗后矫正度:对照组治疗前后的Cobbs角分别为(31±12)°和(8±2)°,且P

2.2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17.3±2.4)天和(8.6±1.7)天,且P

3讨论

在对患者的脊柱进行长时间固定后,钉棒系统易松动,如伤椎没有愈合或没有达到坚强的支撑作用,则会使已获得的复位度再发生丢失,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再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出现神经并发症,如脊柱后凸而致的腰背痛及迟发性脊神经麻痹,使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降低[2]。而在伤椎的空隙内植入自身碎骨颗粒,不会产生排斥反应,基本不会滑出椎体,在充分植骨下可获得一定强度的支撑,并可对骨生长起到诱导作用,使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缩短,最终获得一个永久性的骨性强度[3]。

参考文献

[1]张贵林,荣国威,丁占云,等.脊柱胸腰椎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8,20(12):470-471.

[2]李磊,郭开今,辛兵,等.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术后矫正角度丢失随访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8(14):573-574.

[3]刘丹,吴震东,黄宰宇,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难点及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2(14):149-150.

上一篇:加味天莪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