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红色的美国国家公园

时间:2022-04-25 10:54:21

棕红色的美国国家公园

美国共有五十五个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得天独厚,颇有雄居天下,傲视群伦之势。美国人来此观光好比后院散步、郊外兜风一般。棕红的土山本没什么稀罕,但它们以既质扑又奇异的形状组成清一色的原始自然景色,看上去就有一种很特别的庄重和神秘之感!

气势磅礴,大峡谷美国地标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大峡谷国家公园(亚里桑那州―犹他州)

据说大峡谷是太空中难得可见的地球自然景观之一,它是美国的骄傲和象征。第一个发现大峡谷的欧洲人是早在1540年的科罗拉多探险队的队长,此后罗斯福适时有效地保护并避免了其商业开发,1919年正式成为美国国家公园,1979年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几乎北美的高峰都位于大峡谷国家公园。它起源于科罗拉多州,经犹他州再到亚利桑那州西北部,最窄谷深183米,最宽处达29公里。其水质含沙量大,可谓“稠不可喝,稀不能耕”。古老的岩石是塑造大峡谷地貌的始作俑者,包含了丰富的极具代表性的生物化石,俨然是一部活生生的“地质教科书”。岩石色彩则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刻和气候条件而变化。

峡谷一水之隔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迥异:南壁干燥炎热,植物稀少,一览无余;北壁比南壁略高,却是一片郁郁葱葱,尤其时值金秋,冰雪覆盖山丘,天空湛蓝,漫山桦树与黄叶将整个公园衬托得美轮美奂。

怪泉丁冬,黄石千奇百怪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黄石国家公园(怀俄明州―蒙大拿州―爱达荷州)

建于1872年的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以绝无仅有数量繁多的热喷泉、大小间歇喷泉闻名于世。喷泉的数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二。我们到达的时候,太阳已挂在西边不高的地平线上。爬上一段山坡,往前一看,眼前断崖峡谷直下千丈,看不见的深渊……不远处的黄石山峰在夕阳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其间还有簇簇绿松点缀。这就是著名的金门峡谷。

园内有一些冒泡的温泉,在不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因为蒸气所发出的怪声。这时的太阳已照在了貌渺思热泉上。热泉的熔岩浆从山包上涌出,雾气腾起向下流去,并形成一阶又一阶的层层叠叠的阶梯。热泉在朝阳的照耀下五彩斑斓,最漂亮的当属以表示美貌的“美丽泉”。它是一个漏斗型的温泉潭,中间部分湛蓝剔透仿佛一颗巨大的蓝宝石,而圆形宝石之外,则是五彩缤纷的色彩。泉的形态可谓七荤八素:有的像一口锅,煮着四处直冒泡的泥汤; 有的则不停的将滚烫的水雾喷得十尺来高。站在这美丽的泉边,让人由衷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著名的每隔75分钟喷发一次的“老忠实间歇喷泉”,已修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广场,周围有三四圈体育场似的座位足以见证它的忠实度。顺着左边那条清澈的黄石河缓缓地流去的方向,视野所及便是公园南端的黄石湖。黄石湖是美国陆地上海拔最高最大的高山湖。紧靠崖边有一个大泉眼,泉水潺潺流向万丈峭壁之下,形成了无数层的小型瀑布。流水形成的水滴、小河及小瀑布滑过山脉区的中部,谱出一首和悦的曲子。参天浓密的树木枝叶交错,青翠深谷里冰冷的土地也只有在正午时分才会被太阳照射。这些奇形怪状的岩石都早已被泉水中的矿物质晕染成了极为鲜艳的橘黄色 、墨绿色,在黛青色远山衬托下绚丽无比。

背靠黄石,大提顿山明水秀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大提顿国家公园(怀俄明州)

大提顿国家公园看来多少有点是背靠黄石好乘凉,整座公园为狭长形,沿黄石湖湖滨公路,穿越南大门,面朝南方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白雪,我们向着此行的目的地大提顿国家公园疾驰。

远处的白雪赫然映入眼帘,中景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水泛着雾气。这是大提顿最引以为豪的雪山,是从杰克森湖的湖水中突起的,蔚为壮观。

这一带的山川平缓了许多,但仍延续着黄石附近独特的形状和灵气。但见牛羊点点,村舍历历; 色彩单纯而浓重,很牛仔的景象。穿过一片半人高的草地后,居然见到了两只在黄石也没能见着的麋鹿,正旁若无人地在池塘里沐浴。

艳阳照耀在大提顿峰的峰尖上,峰尖积雪白得耀眼,岩石黑得冷峻。

山峰一侧终年积雪,冰川冰河。峰峦间,泉水丁冬;而湖泊的一侧则鱼儿潜游于湖底。积雪从湖流出后,在这里打了一个大大的弯,然后再向东流。这水湾大的就像一个湖。鲜花雪松掩映下的山峰在朝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导游说,山岩间的积雪是冰川时期的遗物,约有百万年的历史。冰川时期?我很崇拜地注视着它。

红泥坎坷,布莱斯鬼斧神工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布赖斯峡谷国家公园(亚里桑那州―犹他州)

穿越内华达州的广阔沙漠,参观了黄石国家公园的浪漫迷人黄石湖和永不停歇的黄石瀑布,踏过了神秘宁静的大森林、见识了烟雾弥漫的火山喷泉、与人和平共处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终于来到了布莱斯峡谷。

红泥路,仍旧弯弯曲曲,爬高落低,路旁全是红石柱的底部,有大有小,奇形怪状。红泥路,越走越陡峭,越走越深入谷底,且布满沙石。有时,山石形成的大窟窿把我们包裹在里面,习惯城市的我就误以为身在隧道里,转了半天才出去。

从峡谷高原上远望,千万根石柱组成的阵,让我想起西安的兵马俑。但这里,却是老天爷的鬼斧神工。沿着倾斜弯曲的红泥路走下谷底,寻幽探胜却是另一番滋味。

走着走着,忽然觉得寒意越来越浓,身上的衣服越来越不够穿,不禁打了个寒颤,原来已深入谷低,望着幽深寒冷的山路,高耸入云的根根石柱,这落差,比的那木措还厉害。恐惧之下,只好拿着导游分发的旅游介绍摸索着折回来。谷口,游客如织。美国原本就是个多民族国家,加上前来慕拜国家公园的各地游客,所以在这里旅游,看到的肤色也五花八门。

古老传说,Zion阔银幕展人

Zion National Park,Zion国家公园(亚里桑那州―犹他州)

接近Zion国家公园之前,看到的都是一马平川的荒漠,只在一条时有时无的小河边有几棵绿树,实在难以想象附近会有什幺大规模的国家公园。

思绪飞扬,不久车驶到公园附近。路旁山势逾见险峻,很快就变成奇石耸天。进入腹地后更觉越陷越深,从车里尽量探头也难看到两边的山颠,这时真后悔没有租敞篷车。非常少的国家公园有像Zion国家公园般丰富的植物,野生动物在公园1934年开幕时非常稀少,但后来颁布的禁猎法让许多野生动物的数目回升,白尾鹿、山猫、松鸡和黑熊生活在此。的确,Zion的与众不同在于有罕见的机会在极近的距离如看环幕电影般地仰视巨大陡峭岩石的绝妙组合。似乎这些立体的岩石瞬间录入了画面,经过剪辑,变成了映入我眼帘的阔银幕美国大片。背着重重的广角镜头是多么的难有作为。

进园不久,路分两道,其中一条叫Zion-Carmel山脊公路。据韦博词典,Carmel山脊位于以色列境内,地中海沿岸的一条山脊名,意为“天国之路”。其实这个公园和犹太文化并无瓜葛,却与印地安有深厚渊源。Zion峡谷向来是印地安人的圣地,与古老的印地安之灵一同分享山水的秀气。

所有美国国家公园的门票大约都是每辆车4―6美元左右。而“金鹰通行卡”(美国国家公园的通行年票)在任何一座国家公园入口处都有的卖,花25美元就可以在美国所有国家公园畅通无阻,一年之内的进出次数没有限制。

暮色满天之际,我们载着满身的疲劳和欣慰,先到拉斯维加斯,随后回到中国。

回来后便不得不一头扎入朝夕滚滚而来的红尘,但恍如隔世、奇丽无比的中西部风光,仍久久不散。回味之余,深感世界之大,自然之美!

上一篇:均瑶渐飞渐高 下一篇:海正药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