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或许是另一种乡愁吧……

时间:2022-04-25 10:23:51

那天晚上,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看《山有多高》。渐渐暗下来的北京城,开始下起了雨。

我有些莫名的感动。雨,对于在南方小城长大的我,有种天然的契合。

我开始想念南方的雨了―是乡愁吧。

56分钟的片子,静静地、缓缓地在我心里流淌,当最后一个镜头渐渐隐去,眼泪也静静地从我眼角流淌出来。

又是乡愁啊―乡愁,总能深深地打动我。坐在我后面的琼姐说,每看一遍《山有多高》,她都会掉一次眼泪。

《山有多高》的制片人叶如芬女士也到了观片现场。那天晚上,她说了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样一段话:纪录片是一种很纯粹的东西,做纪录片其实就是对心灵的洗涤。

生活在一如继往地静静流淌,但也许在做完这部纪录片之后,导演对生活会有多一些的感受。如果,每做完一部纪录片,我们对生活都会多一些感受,而这些感受的累积一天天更接近生活本源的话,那么,纪录片或许可以视为对乡愁的追寻。

对生活本身的一种乡愁,因为,这个越来越喧嚣的世界或许会让我们离生活的本源越来越远。或许,这才是我喜欢纪录片最本源的东西吧。

而在这次纪录片导演训练营的学习中,我依然是带着这种乡愁的。

我最想看到的,是这些老师们是如何在纪录片的表达中去接近生活的本源,去追寻生活本身的乡愁。

于是,张以庆讲到,他原本想在《幼儿园》中寄托自己的一些梦想,可是,拍到最后他绝望了,他没有找到自己的梦想。但是,他必须忠于自己看到的生活本身。于是,《幼儿园》中有了更多阴暗与无奈的东西,有了更多绝望后的喟叹。我喜欢这种诚实地追寻与表达。当然,表达本身是一种艺术,这一点张以庆给了我不小的启发。

于是,李小山给我们放那部俄罗斯纪录片《别列奥夫一家》,深深打动了我。它所呈现的只是苏联解体后一个俄罗斯村庄里一户农家的日常生活片断:女人干各种各样的农活、男人无所事事讨论政治问题、女人与男人无休止地争执与吵闹……然而,就在这日常生活的流淌中,我能一点一点地体会到男女主人公之间相依为命的美好感情、他们在面对国家与家庭困厄时的坚韧、隐忍与乐观、他们对脚下那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归属感。这些东西,毫无矫饰、毫无夸张地呈现在纪录片工作者的镜头下,对于我来说,很动人。

于是,当李京红与张以庆不约而同地谈到面对生活要保持一种“陌生感”时,我兴奋莫名。我们每天所面对的生活,我们真的理解吗?仅仅因为熟悉,我们就真的明白生活是怎么回事儿吗?或许,我对纪录片的钟爱乃至痴迷,正是源于我对生活、对这个世界深深的不解与迷惑,这种一直以来的“陌生感”始终困扰着我,直到我发现了纪录片。所以,我感谢纪录片,并且会善待它。

写下这些东西时,北京又放晴了。这座城市,终究是被艳阳天所主宰的。

而我,依然怀念南方的雨。

上一篇:灵魂漂浮在头顶 下一篇:絮叨絮叨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