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犹在阅读中

时间:2022-04-25 09:22:27

习作犹在阅读中

习作和阅读有约,阅读与习作承诺,如风散云,如水依山,羚羊挂角,天成无痕,相依相守。

当口语表达不再足以倾泻情感,不再能够清楚地记录芸芸琐事时,写便是唯一的选择。

什么是习作呢?

习作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直接或间接地为正式创作提供准备或前提条件的作品。

习作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练习性、草稿性和试验性几种。练习性的习作专为训练基本技巧而作,草稿性的习作是指为最后完成作品所作的准备性作品,也称草图。试验性的习作指艺术家为探索新的表现技巧而作,此外,为创作准备的各类写生材料亦称习作。许多完整的作品并非一定经过习作到创作这一过程,一些主题性、情节性美术创作需要准备习作,而许多非主题形式的创作中,如肖像、风景、静物,中国画的山水、花鸟等,则具有相当的即兴性,习作与创作区分不明显,因为往往习作本身即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与创作无甚差别。

习作是作文的基础,写好习作就是写好作文。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习作能力担忧,不知从何下手。习作能力自然不是一日之功,它来自于积累――观察生活、自身情感、学以致用……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做好日常的阅读作业

要想写出优秀的文章,大量阅读是基本保障。在阅读中,可以积累好词佳句,积累是拿来用的,不是背下来,是照着仿写、仿说,和家长多说对练;在阅读中,体验各种情感,这不是单独的体验,孩子不足以完全体会文章的辛酸苦辣,还需要和其他人一起体会,朋友也好,家人也好;在阅读中,升华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世界,明晰一己的感识……很多文章都是经典,利用好书本,既能促使孩子在读书中积累,又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接触孩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孩子完成阅读的态度极其不端正。如:读,读不完;看,看不全;讲,讲不通。

一知半解的阅读就像纵马飞奔时的勒马,下一步就是飞身坠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阅读非但不能起到帮助的作用,反而助长了孩子很多的不良习惯,更谈不上促进其阅读及作文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1.先把文章读通,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为了让学生实实在在、痛痛快快地读,笔者要求学生先给自己读,再给家长讲读,做好阅读的配合工作,以期在这样的督促中有些许收获。家长最好也要读,以便于和孩子交流,并倾听孩子的心得。实践证明,只有会说、会思考,才会写,没有思想的文章是不会有人喝彩的。因此,要引导孩子在精彩的地方记录,这样就巧妙地解决了孩子不爱动笔的弊端,并实现了文化内涵的积累。

2.读清题目深度,思考作品实质。教学中,虽然教师不断要求学生认真读书,但仍有部分孩子不会读。为此,首先要弄清文章题目,这样就弄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看了简介就了解了大意,在读文章时有所取舍,这才是读书。

读书可以有争论 ,教师不妨把自己的人生作为教材,和学生一起探讨书中人物的现实生活,对就在错中,错也蕴着对,这也是习作的底蕴。

只需要把争论的内容复述、记录下来,这就是习作,习作起于偶然,只有偶然的一瞥、一论、一思才是真正的生活。

二、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的事情,与学生一起交流

与孩子多交流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途径之一。在交流中,触碰孩子的思想;在交流中,把握孩子的航向;在交流中,丰富孩子的思想。

交流不是争论,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阅读,书本是生活,文字是时间,故事是琐事、小事、大事,内涵是感悟,坐下来和孩子体验受伤、成功、鄙视、伟大、渺小……交流的结果就是习作,把刚刚的交流记录下来就是习作,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习作,这种习作最打动人,打动的是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品位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对话!”读好书的意义无需过多谈论,但这一习惯却被很多教师忽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都是增长阅历、丰富思想的最佳途径,如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为此,要针对孩子的实际做好相应的教育。

时间紧不要紧,书籍多、选择难不要紧,选好书一本足矣!唐诗中婉约派的李商隐,豪放派的词人辛弃疾,笔墨淋漓的鲁迅,缜密的柯南达尔,只需要一本就足够了。

读书要几遍,一遍一个体会,一次体会就记录一次。几次下来,就有了孩子成长的文集。

习作可以是记录,可以是心得,可以是书页旁潦草的随笔,可以是争论的集合,也可以是聊天的白描,还可以是对事实的点评,就是不能强加给孩子的题目,就是不能是对试卷的应对。

习作的积累就在点滴之中,要想更好地帮助孩子,最主要的是自身的意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的教育,针对学生各种各样的读书、积累、习作的问题,思考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会改变!

上一篇:看一看 谈一谈 做一做 下一篇:如何教学生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