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 谈一谈 做一做

时间:2022-09-24 12:20:36

摘要:文章通过对有机物分子结构和反应机理教学处理的比较与反思,揭示了化学有机教学中“听不如看,看不如做”教学智慧。

关键词:有机;比较;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135-02

在有机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分子结构、反应机理难学,特别是对于有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推理,让学生觉得“小曲好唱口难开”。如何突破这三个难点内容,让有机教学变得有效?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在有机学习中看一看,听一听,动手做一做效果不错。下面通过对同一个问题的三种不同处理方式,谈谈怎样提高有机教学效率。

一、不同教学方式的描述

甲:我要学生观察有机物的分子模型,花较多时间讲述空间结构,侧重点是有机反应机理,想引导学生理解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其中板书了具体有机反应实例。

乙: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个优秀的课件,三维动画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教学时,开始按部就班讲机理,做练习。

丙:先要学生复习教材中相关的原子结构知识,拿出事先准备的球棍模型,同座位同学根据C、H、O的成键原则,动手合作组装有机物分子的空间模型,讨论反应机理,体会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最后精选例题巩固。

二、教后反思

1.三种处理方式比较和分析:

第一种处理:课堂气氛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这种方式最传统也最直接,即教师讲学生听,听进去多少又能理解多少老师是心中无数的,从练习反馈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不理想,事后遗忘率高。

第二种处理:课堂看似活跃,学生目不暇接,但其兴奋点是在课件本身的制作精美,而对课件揭示的反应过程与机理这种深层次的东西关注不够。大部分学生反映,动画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种处理:同组互助,教师引领,从“形转”到“心转”,做到了听、议、做的有机统一,组装有机物分子结构模型并模拟反应机理,主动构建有机基本知识,达到承前启后,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层次。学生课后知识记忆、理解掌握明显比前二种好。

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让学生动手做要明显比只让学生听或听看有效性强。仔细分析第三种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完成有机物结构模型的组装,这个任务只要学生积极思考是可以完成的,这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完成组装任务,会产生喜悦的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在组装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巩固C、H、O原子结构知识和成键原则;正确掌握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空间结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解决有关有机物空间结构和性质区别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学生能组装甲烷的分子球棍模型,就掌握了它的空间结构,从而很快理解、处理“CH2Cl2是否有同分异构体或CH2Cl2没有同分异构体,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还是平面结构?”之类问题。组装乙醇的分子球棍模型后,学生会比较乙醇与甲醚两者的相似和差异,知道如何利用性质来区分。

(3)让学生相互合作模拟有机反应机理,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反应机理、区分基本有机反应类型。例如,模拟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性认识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键的断裂和形成,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掌握。通过让学生模拟乙烯与水加成反应和乙醇消去反应,能更好地理解加成、消去反应原理,区分两者反应机理的差异。

(4)在组装过程中,能更好地落实培养、训练学生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习思维,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觉地主动构建有机物分子结构和反应机理,由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

当然,让学生组装有机物分子模型,受仪器本身的限制,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键的长短问题,如:C―C、C―H、O―H键的长短没有区分;二是受成键时原子核外电子影响,有机物真实的空间构型与组装后的空间构型稍微有差距。前者可以进行改进处理,后者需要教师在教学前事先与学生说明,以免使学生产生定性认识。

三、教学体会

1.了解学情非常重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化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上,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获得学习的方法,他们才能产生最强烈的学习兴趣及动力。

2.不惟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设置学生能通过积极思考、讨论,有能力、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使之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同时,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

3.不要迷信课件。在教学设计中,不管是运用现代化的电脑课件还是传统的球棍模型,它都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课堂上,当笔者在纳闷和彷徨时,学生的一句话,“我想,我们还是用其他方法来重复上面的实验吧!”使后继的教学活动“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后继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有机反应机理,更重要的是领会了“科学不迷信权威”这一精神。只要好好设计,充分挖掘它的内涵、发挥它的作用,并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辅助学生,使学生能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就是一种好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周改英.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问题探讨[J].化学教学,2012,(12).

[2]毛东海.基于化学课堂“有效共识”的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3, (2).

上一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习作犹在阅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