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化学整合课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4-25 01:59:45

信息技术与化学整合课例教学研究

摘要:在盐类的水解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手持技术、三维动画与POE演示策略相结合,从微观角度用定量实验来直观揭示微观世界变化,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变定性为定量,化解传统实验教学难题,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POE策略;盐类的水解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322-01

新课程、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被创造出来。教无定法,适合的才是好的,POE策略只是其中的一种,部分课程内容宜采用"POE策略",并结合信息技术做探究实验,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采用"POE策略"和手持技术对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试作探析。

1 教学思路

本课例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PEO教学策略,重构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已经具备基本解决问题的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和平衡移动原理知识,引导学生以实验为前提, 分析溶液中盐所电离出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和OH-结合形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可清楚地知道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

POE策略的使用建立在学生了解实验或事实情境的基础上,结合手持技术和动画模拟的使用,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发现现实与预测的不一致性,从而形成正确的理解。采取活动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2 教学过程

环节1:盐类的水解反应概念引入

【展示】浓度均为0.1mol/L的碳酸钠溶液、硫酸钾溶液、氯化铵溶液、氯化铝溶液、醋酸钠溶液、和硝酸钠溶液,手持技术设备(附PH传感器)

【设问】盐溶液都显中性吗?怎样进行实验操作可以知道这些盐溶液的酸碱性?

【P-预测】碳酸钠溶液为碱性,其它可能为中性,可以用PH试纸来测定或用PH传感器来测定。

【O-观察】使用PH传感器测定前三种溶液的PH,并将测定结果投影到大屏幕上。再请同学来测定后三种溶液的PH值。

【设问】6种溶液中有4种不为中性,碳酸钠溶液的确为碱性,这是为什么?

【E-解释】某些盐溶液中存在着水解平衡,因而显酸或者碱性。

【结论】引入盐类的水解反应概念。

环节2:探究盐类的水解反应原理

【设问】往一只装有1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不断加入碳酸钠(边加边搅拌), 从微观的角度看盐溶液中具体微粒数目的变化?溶液的颜色如何变化?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最终的浓度还相等吗?PH值将如何变化?

【演示】把碳酸钠慢慢加入蒸馏水中,并打开磁力搅拌器,用1个PH传感器测定其PH,并绘制PH曲线,通过电脑投影到大屏幕上(如图1)。

【P-预测】

[学生甲]溶液中微粒OH-、Na+、CO32-变多,H+变少,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不相等,溶液变红色。

[学生乙]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最终的浓度不相等,溶液由中性变碱性,PH从7变大。

【O-观察】通过大屏幕上PH曲线的变化,PH由7逐渐变大,溶液逐渐变红色。

【设问】纯碱溶液为何显碱性?

【E-解释】碳酸钠溶解电离出CO32-,CO32-可水解消耗水中的H+,促进水电离,OH-变多,所以纯碱溶液显碱性。

【追问】为何溶解前期溶液PH突然增大,最后几乎不变?

【E-解释】前期碳酸钠易溶解,CO32-水解消耗水中的H+,促进水电离,OH-变多,所以前期PH突然增大;后来,由于溶液达到饱和,水解达到平衡,PH几乎不变。

【投影】 用PPT课件展示盐类的水解的微观过程(三维动画)。 通过动画使水解的微观过程宏观化,并能进一步强化盐的水解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盐的水解的认识。

【设问】如何判定其它盐类是否水解及盐溶液酸碱性?

[学生甲]当盐溶于水后,电离出来的微粒与水中微粒结合能变成弱电解质的,就能水解。

[学生乙]水中OH-变多则为碱性,反之则显酸性。

【总结】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强呈中性。

【练习】举一反三。

3 教学反思

本课例围绕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作为促进者,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依其原有的知识,提出支持的理由,去预测曲线变化。在观察的结果和预测不同时,产生概念的冲突,由学生提出其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释适时做出引导,毕竟学生对看不见的微粒的行为和抽象的原理难以完全把握与理解。

恰当的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知识,把握自己的认识过程,增强自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孙丹儿,李法瑞,占小红.基于手持技术的高中生化学概念学习认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2

[2] 赵国敏.化学概念转变教学中PEODE策略的探索和尝试[J]. 化学教学,2012,(4)

[3] 尹求元.传感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化学,2012,(7)

[4] 顾江鸿,史小梅,李春密.预测-观察-解释-一种基于现代教育研究的演示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

上一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下一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已行引导以德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