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融入中国文化的时间考

时间:2022-04-25 01:25:47

钢琴融入中国文化的时间考

摘 要:钢琴作为西方乐器被中国文化所接受,有其一定的历史进程。本文利用大量的史料考证钢琴进入中国

文化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出现在中国的不同时间段里的不同身份,对钢琴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做出有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钢琴 中国文化 时间

二十世纪对于中国而言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中国的社会自上而下、由里及外无处不沾染了多变的、新旧交替的气息。在变革面前,中国文化以其历来博大宽容的习性和历史悠久的姿态主动接受着历史的馈赠。钢琴这一舶来乐器能够在中国落户生根,并在今天可以凭借郎朗、李云迪等青年钢琴家的出色表现而立足于国际,就是那个时代送给当代人的礼物之一。

回顾钢琴融入中国文化的历史,必先从钢琴这一乐器说起。1709年,钢琴由意大利人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夫(Bartolomeo Cristofori)发明,它的前身是14世纪产生于欧洲的古钢琴。钢琴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音乐家的广泛关注,他们不断对钢琴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经过几代制琴师的不懈努力,直到1850年才由德国人海因里希•斯坦威(Henry Steinway)集各家之所长,确立了目前的现代形制。钢琴也因此获得了可与交响乐队抗衡的庞大的音响效果,以及细腻多变的音色层次,成为西方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独奏乐器,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钢琴究竟于何时传入中国,一直是一个难于探讨的问题。

一、对于钢琴传入中国的时间的认识误区。

一直以来,对于钢琴传入中国的时间问题,基本上存在两种不同说法:

一是根据《元史•郭宝玉传•郭侃附传》(149卷,列传第三六•耶律留哥)中记载1258年2月,郭宝玉之孙郭侃在攻打西戎大国时:“破其东城,东城殿宇,构构以沉檀木,举火焚之,香闻百里,得七十二弦琵琶、五尺珊瑚灯檠。”有多数人认为此处之“七十二弦琵琶”即是当时元人对钢琴这一乐器的中国式称谓。钢琴的制造原理是由琴键控制琴槌,再由琴槌敲击琴弦而发音。“七十二”正好对应早期钢琴六组键盘的琴键数量(钢琴键盘12个琴键为一组,早期钢琴使用六组键盘,而现代形制的钢琴发展为使用七组半键盘),因此认定钢琴早在元代就已传入中国。此说不可成立,原因有二。其一,此说与钢琴诞生的时间不相符。钢琴诞生于十八世纪初,它的前身古钢琴最早在欧洲的文字记载中出现也是1360年,同样都晚于郭侃得七十二弦琵琶的时间。其二,钢琴的琴弦排列并非一键一弦,除低音部分外,多数为一键三弦。而击弦古钢琴发展到十六世纪后半叶也出现了一键双弦。如此,“七十二弦”就与钢琴这一乐器对应不上了。故,“七十二弦琵琶”绝不可能是钢琴或是钢琴的前身古钢琴,它应是另一种弦类乐器,但已无从可考。

另一种关于钢琴最早传入中国的说法认为是在明代后期。据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自己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述道,1601年1月24日,耶稣会士在北京晋见中国皇帝时,准备的众多礼物中就有一架拨弦古钢琴。当时在位的皇帝明神宗还选派四名太监乐师来向迪戈•潘托雅(Diego Pantoja)教士学习演奏古钢琴。利玛窦还与太监乐师一起创作了八首可以用拨弦古钢琴伴奏的中国歌曲――《西琴曲意》八章。这些都是由当事人用文字确切记录下来的史实,具有真实性。但其只能说明明神宗于1601年得到一架古钢琴,而没有证据证明这是传入中国的第一架古钢琴。

以上两条史料发生的时间里,钢琴还未诞生,但人们习惯将古钢琴和钢琴这两种一祖同宗的乐器列在一起来进行考证也不无不可。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就是至少在明代古钢琴就已传入中国。但由于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古钢琴的少量传入,在当时丝毫没有得到中国文化的青睐。古钢琴在少数贵族手中只是成为猎奇的,而没有真正作为音乐的媒介而起到实际作用。那么,由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夫发明的钢琴究竟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呢?我们要在1709年之后的中国历史中寻找答案。

二、清代,钢琴通过基督教的宣讲进入中国。

在欧洲,钢琴也并不是从诞生之日起就广为流传的,而是经过了几代制琴师的不断改良以及音乐家们的不断努力,才使不同地区的人们逐步接受。1827年法国巴黎的普莱耶尔钢琴厂雇用了30名工人,一年生产100架钢琴,几年后年生产量增长为250架,有过了几年生产量又急剧上升为每年又近千架钢琴问世。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普莱耶尔钢琴公司的生产量增长率几乎的达到了90%。而在欧洲钢琴制造业中如此规模的钢琴制造商还有很多很多。可见,从1709年钢琴被发明到能够批量生产钢琴也经历的百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有不少欧洲使节来中国会将钢琴作为礼物送给清政府,据记载,慈禧晚年,宫内就有“批雅拿”(钢琴的英文名Piano的中文译音)数架。应该讲那时传入中国的钢琴应该是少量的,如同利玛窦送来的古钢琴一样,没有在中国引起足够的重视。那时的国人又有谁能想到一百年后,这个被称为“批雅拿”的庞然大物竟占据中国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学的重要位置,成为普及幼儿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以及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手段呢。

而钢琴大量的传入中国应该是1840年以后的事情。1840年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东南沿海直至天津以及长江中下游的许多口岸被迫开放通商,大批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纷纷涌入中国。1844年10月,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黄埔条约》,条文中规定:“凡佛兰西人至五口地方居住,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储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物……可以建造礼拜堂、医院、周急院、学房……”由此,基督教士的传教活动以及教会学校的建立均在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而在基督教会中,钢琴是传教士演唱圣诗时用来伴奏的主要乐器,显然,钢琴就在此时作为宗教文化宣传的辅助工具,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悄悄的、大量地进入了中国。

但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长期闭关锁国的国人应接不暇。而当时国人对于基督教会的观望态度,以及中西音乐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人们不可能对钢琴这一舶来品投入更多的关注,因此,在这场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史料记载的缺乏,现代钢琴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和具体事件业已无从可考。但可以肯定地说,钢琴在其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之始,是与基督教会在中国的发展有着决然不可分的密切联系。

三、从早期在华开设音乐学校谈起。

钢琴真正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工具进入中国的大致时间,我们可以从早期在华开设的音乐学校中窥得一斑。

1845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宁波开设的崇信义塾就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最早开始的学校之一,该校设有音乐课。1881年,上海的中西书院成立,课程设置中中西兼备,尤重英语和琴课,八年的学习时间里每年均设“习学琴韵”课。1892年,中西女塾在上海成立,重视传授西洋音乐。钢琴选修生约占全校总人数的二分之一,规定学琴时间一般不少于12年,此校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钢琴在此时才正式作为传播音乐文化的工具真正在中国落脚生根。

除了京、沪地区外,在中国社会较早开展近代音乐教育的当属山东省。早在1864年,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C•W•Mateer 1836―1908年)与夫人狄就烈(Julia Brown 1837―1898年)到达登州(今山东蓬莱),就地开办蒙养学堂一所,学制六年,旨在培养中国籍传教士。狄就烈任教音乐,教导学生们歌唱、识谱以及编写歌曲,还曾出版过自编教材《乐法启蒙》。1919年秋,美国基督教女传教士梅善(Susan F Eames)在山东烟台创办“烟台毓璜顶幼稚师范学校”,开设有钢琴、唱歌等音乐课程。1921年,烟台私立“女子真光中学”成立,该校以钢琴和英文著称,毕业生升学大多以齐鲁大学、燕京大学为目标,培养出的音乐人才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1914年,济南的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开办“艺体专修科”,有专门的音乐练习室,购有多种中西乐器。1924年,曲阜的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采用分组选修制,第三组注重艺术和体育。开设的音乐科目有:音乐通论、和声学、作曲法、钢琴练习及艺术教育概论等。虽没有明确定名为“专修科”,但在开设科目上已较为全面地完成了专业音乐教学的建设。据该校《毕业生服务状况调查》统计,1921年毕业的58人分配在全省二十九个县市,其中,有45人在二十个县的小学任教音乐课。教学成绩可谓不一般。

此外,还有清新书院、圣芳济书院、汇文书院、经正女塾等等。大多数教会学校要求学生学习钢琴,目的仍然是为了能够为唱圣诗进行简单的伴奏,仍然是为了方便基督教义的宣讲。我们可以看到,随着1844年《黄埔条约》的签订,在华开设的音乐学校逐年增加,而且到了二十世纪初,已经开始打破基督教会的范围,而由中国政府主动开办钢琴教育,可以说是钢琴被中国文化接受的最好例证。

钢琴融入中国文化的具体时间由于史料记载的缺乏而无法得到确定的回答。同时,这也是钢琴初入中国社会,由于文化差异或是经济条件等原因没有得到国人足够重视的佐证。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钢琴是在清代作为贵族猎奇的器物少数传入中国的宫廷,而在1844年后,又作为宣传基督教义的工具伴随着基督教会在中国的发展而在广泛传播开来,于二十世纪初才真正作为音乐文化的承载者被中国教育、中国文化所接受。至今并永远成为了中国音乐艺术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宋 濂:《元史》(七),卷一四九,列传第三六,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

[2]张式谷、潘一飞编注:《西方钢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意)利玛窦著,何高济译:《利玛窦中国札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洛 秦:《钢琴的故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5]卞 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华乐出版社,1996。

[6]孙继南编:《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

宫 莉:山东德州学院音乐系。

上一篇: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方法探究 下一篇:“下学而上达”――孔子礼学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