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4-24 08:00:08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在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工作就是作文教学,这似乎是几十年来众多教师的共同感受。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批改作文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难。于是,我在教学中采取了贴近学生实际、分散难点的办法,注重积累与写作的关系,做了一些尝试,写出来供参考。

(1)积累资料。学生积累资料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随意积累法。我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带在身上,把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在本上,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好的“材料库”。比如分组积累法,我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然后有目的地要求学生积累,像有的组积累景物描写,有的组积累人物语言,有的组专门积累人物的肖像描写;每周进行一次交流,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再安排下一周任务。由于老师的经常检查督促,学生自然养成留心生活、爱于动笔、乐于看书的好习惯。

(2)借鉴。借鉴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仿写。由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对文体的把握、中心思想的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还不熟练,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仿写”。仿写与抄袭不同,抄袭是把别人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拿来,而仿写则是把别人优秀的东西,进行学习、消化、理解后的再创造。这种“创造”不同于完全的自己创造,既有模仿别人的成分,也有自己的东西。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全村人都到古井来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柔的母亲,哺育着他的儿子。”这是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一文的开头,有的学生仿写道:“我们村西头有一棵老垂柳,每到夏季来临的时候,全村的人都到它的下面乘凉。它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弯下腰来,为它的孩子们遮挡火辣辣的阳光。”接着下文写了人们在老垂柳下乘凉时的景象。这一段仿写很成功,增加了此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具有一定的文学魅力。

(3)练笔。练笔通常情况下,单凭一个学期的八篇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还注重了平时的练笔。其形式有两种: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每天利用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分组练习说一段话,同学们听一听、谈一谈、评一评。内容由浅入深,依据所学课文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抒发,老师适当点拨,然后让学生记在“材料库”里。练笔作文,每周每人写一篇,时间不限、内容不限,学生在课外评选,每20篇中推荐三四篇优秀作文,再由评选组推荐两篇佳作,每周最后一节课由推荐者讲评成功的习作,再由作者讲解构思过程,全体学生参与评议,做好记录。

有很多时候,学生很想写出点什么东西,可总觉得无从下笔,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怎么办。我的办法是:写下去!不管是什么,先写出一句话再说。这句话,可能不成熟甚至跟你要写的东西看起来毫不相干,但没关系,把这句话写在纸上,第二句就会紧接着跟出来,一连十,十连百,百连千,千连万……这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其实是有连贯性的,我们的大脑又是那么的富于联想,而我们的语言就像魔术师手中的彩纸条,指缝间露出了一角,只要你去拉一下,接下来就能伸出来长长的色彩斑斓的彩纸。这时候,你所做的,就是顺着你的思路写下去,不断地写下去。

所以,当我们的思路打开写作的限制条件时,不要管你的语言是不是恰当,方式是不是合理,你尽管顺着自己的思路写下去,这样的文章才是真实的,写这样的文章才是痛快。就如同那开了堵在泉眼上的一块卵石,你的语言汇成小溪,涓涓地流淌……这种训练符合学生的实际,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有针对的了解了作文的选材,组材的技巧,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检测验收。俗语说,编筐窝篓重在收口。教师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写作文,老师设计的题目要有选择的余地,内容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任务要当堂完成,老师力争在短时间内讲评。老师要宏观把握,把作文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分析作文较差的原因,从立意、组材到表达等环节评出优劣,最后,将优秀的整理加工,作为资料保存。

没有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就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就没有准确的表达;没有优美语言的积累,就不会表达自我的心声。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化难为易,才能突破作文难关。

上一篇:《桃花心木》教学引发的思想道德教育 下一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