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计划”的专业选修课教改探讨

时间:2022-04-24 07:46:24

基于“卓越计划”的专业选修课教改探讨

摘要:根据新时期国家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针对在工科学校选修课程的特点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方式、实验课程建设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以期能够根据现有的条件,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国家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

关键词:卓越计划;专业选修课;工科;改革

作者简介:于浩洋(1968-),男,辽宁建平人,黑龙江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学院,副教授;张鹏(1980-),男,山东文登人,黑龙江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18-02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简称。[1]该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首先对“卓越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针对目前选修类课程在当前各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一、“卓越计划”所引发的若干变革

“卓越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首先体现在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它包括树立高等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观念,树立工程教育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观念,强调在不同类型工程人才的培养上追求卓越,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其次体现在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变革;再次体现在对人才培养标准的变革,它包括制定好参与专业的学校标准,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视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要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3]

二、当前工科院校专业选修课程存在的情况和不足

专业选修课被认为是重基础、宽口径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的必要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使学生在进行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扩大知识面,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基于“卓越计划”的前提下,任意选修课程设定和教学就存在以下不足:

1.课程设定的合理性

工科专业选修课程通常是学校依据本校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来设定。如果学校设定的课程只是部分学生有能力和兴趣完成的某一专业课程,且该课程不是全部学生都有兴趣或能力去完成,也不是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部分课程,这样一来,就无法体现对于“卓越计划”的实施,同时也有可能因为学生对于该课程的盲目性而误选了相关的选修课。

2.教学内容与实际授课内容的不均衡

尽管选修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涵盖的知识点较广,但课时量却较少,一般只有32学时。在如此短的学时下,学生在学完课程后,也仅仅是了解其概念而已,无法有效地提高专业素质。

3.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不匹配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短学时对多内容讲解,即使勉强做到了,教学效果也不好,学生感觉就是走马观花,无法对知识的实质进行理解。另外现在的教学模式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4.实验环节的欠缺

选修课的内容多而杂,并且学时少,因此在完成正常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教学内容安排涉及相对较少,有的甚至没有实验环节。即使有也是以认识为目的,以老师的演示教学为主,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况且有些院校还存在着对选修课实验投入不足的问题。

5.考核方法的单一

传统的选修考核方法以学生的平时表现和作业为主,最后的结果仍然是无法验证学生对这门课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无法促进能力的培养。

上述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和基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卓越计划”中提到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无法实现。

三、“卓越计划”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1.课程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于“卓越计划”的课程设定不仅要体现培养目标的需要,还要体现知识信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4]因此可将选修课分为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种。基于“卓越计划”及专业方向制定一定数量的限定选修课,同时再设定一部分任意选修课,这样不仅能够较好体现“卓越计划”的实施,同时也使学生避免因为盲目选择而误选了相关的选修课。

针对“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根据相关行业的标准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针对学时少的情况,以重点讲解其中关键知识为主,避免了面面俱到、走马观花;认真分析相关课程的交叉知识,尽量避免知识的重复讲授,在学生学习相关前期课程时,就提示学生相关知识的延续性,从而实现了利用有限的学时来解决主要的问题,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通过一些渠道去了解该知识在企业的应用情况,使学生具有进一步与企业接触的经历。

2.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

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同时,在教学中引入展示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结合实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将相关元件的实物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第一时间就获得较充分的感性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生动地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以便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主要疑难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之后,留出一定时间共同进行讨论,使课堂上的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参考书和科技文献,去领会、消化、巩固知识,并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相关知识的讲解完成后,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一定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聘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走进课堂,讲解课程的一部分知识或者整门课程,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课程在企业内完成。

3.实验环节的改善

为了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采取如下措施:将原来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实际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实验用的小模块,然后进行安装和调试,这不仅可以增加相应的台组数,提高分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去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或是利用网络等手段查询相关资料,自己动手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总线相关模块;支持和鼓励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将企业的相关生产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的指导老师作为其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指导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从而实现企业与培养过程的结合。

上述实践环节的改进,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

4.考核方法的改革

对传统的期末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应增加实验考核环节,并提高实验考试得分占总成绩的比重。在实验考核中,由学生来抽取相应的实验题目,每个题目是相关实验的一个环节,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成绩将视学生的完成时间和完成的准确性来评定。对于实验考核不合格的采用一票否决制,即认定本课程期末成绩不合格,从而督促学生提高实际的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本文根据工科学校专业选修课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基于“卓越计划”的项目要求,从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实验和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建议和尝试。“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这无论对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需要参与人不断地更新理念,特别是教师这一重要环节。[5]教师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都将直接影响到“卓越计划”的实施,为此一方面需要在企业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兼任教师,同时也要让教师到生产一线去锻炼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然后再由企业回到课堂,真正实现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3]林建.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4]林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5]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大力培养工科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8):11-13.

上一篇:SystemView软件在“通信原理”辅助教学中的应... 下一篇: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离散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