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徐麦3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4-24 07:45:08

小麦新品种徐麦3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183-01

徐麦32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002年以豫麦34(郑农7号)/藁8901//烟农19作亲本进行复合杂交,通过优良农艺性状基因聚合以及连续多年单株选择、品质筛选等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2005年完成试验程序,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5016)。我县2012年引进进行品种展示,连续两年单产均达到450kg/667m2以上,2013年小面积攻关田亩产达到605.38公斤。根据两年度展示结果,就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做些探讨。

一、特征特性

弱春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64晚1-2天。幼苗近直立,叶短宽、上冲、青绿色,分蘖力中等。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旗叶上冲。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37万穗,穗粒数33粒,千粒重42克。苗期生长健壮,抗寒性好,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耐湿性一般,后期熟相一般。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秆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田间自然鉴定,高抗叶枯病。

二、品质表现

2003年、2004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6克/升、810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13%、14.44%,湿面筋含量32.0%、32.3%,沉降值34.9毫升、34.1毫升,吸水率60.1%、60.6%,面团形成时间3.4分钟、3.1分钟,稳定时间2.8分钟、2.8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42E.U.、190E.U.,拉伸面积38平方厘米、46平方厘米。

三、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1.0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3.27%(不显著);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4.4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5.28%(极显著)。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7.48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9.64%。

四、群体质量表现

徐麦32分蘖力中上,冬前主茎叶龄与分蘖同伸较好,播种较早时 5叶1心时群体达预期的穗数,总茎蘖40-45万,越冬期达到60-80万苗,最高茎蘖数在100万/亩左右,形成冬前分蘖高峰,返青后分蘖较少,成穗率较高,每亩成穗数较稳定,均在38-44万/亩,具备良好的丰产稳产能力。叶面积指数越冬期为3.0左右,孕穗期达最大值8-10。徐麦32播期推迟,春后分蘖较多,高峰苗期在拔节期前后。从两年品种展示试验来看,徐麦32最适播期为10月5-20日,基本苗以12-16万/亩为宜。徐麦32产量三要素协调,亩成穗数稳定,每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亩产600kg 以上的高产水平,每亩成穗数42-45万,每穗粒数33-36粒,千粒重42-45g。播期推迟,通过适当增加基本苗,仍可获得亩产500公斤以上的产量。

五、栽培要点

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精耕细作、平整土壤、施足基肥是提高小麦播种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耕耙灭茬,同时施足基肥,使土肥充分均匀混合,提高地力。一般中上肥力按全生育期每667m2施纯氮16公斤,基追比例为 6:4的高产要求,每667m2施土杂肥3方,高效三元复合肥60-65公斤。

2.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徐麦32属于中大穗高产品种,适宜在450kg/ 667m2以上高肥水地块种植,适宜播期为日平均气温15度左右,需要冬前零度以上有效积温在600-650℃。淮北地区最适播期为10月5-20日,在此范围内适宜播种量为12-16万基本苗,肥力水平偏低或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基本苗,但每亩最高基本苗不宜超过35万。

3.氮肥后移、高产优质:将小麦追肥时期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可后移至拔节-孕穗期,一般每667追施尿素13-15公斤,约占总施氮量的40%,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的过多增生,塑造后三叶建挺的株型,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成穗数和每穗粒数, 以达到巩固分蘖成穗,主攻大穗,同时延缓衰老,提高粒重,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4.科学施药、防治病虫:小麦纹枯病一般亩用井冈霉素5%水剂6-8两或20%粉剂3袋对水粗喷雾,兼治白粉病、蚜虫可加配粉锈宁、吡虫啉。提高防治纹枯病效果要掌握“早、重、准、足”四字诀。早就是要在纹枯病侵茎蔓延前用药防治;重就是要两次用药,间隔一周;准就是在喷雾时要对准茎基部;足就是要对足水,一般每亩用水40-60公斤。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灰飞虱等病虫害爆发性强,特别是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用药”的防治策略,主动开展总体防治,控制病虫危害。坚持用药一遍不动摇,抽穗扬花一块防治一块,5-7天后再进行第二次用药。肥药混喷的配方是亩用多菌灵有效成分40-50克+20%粉锈宁40-50毫升+2%高渗吡虫啉20克+叶霸150克或八八三丰产灵50克,对水40公斤喷雾。

作者简介:孙成亮(1963.2-),男,江苏赣榆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洋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下一篇:汽车共振问题分析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