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自主性的展现

时间:2022-04-24 07:27:39

浅谈数学学习自主性的展现

【摘要】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新理念。但如何才能有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主性的展现?怎样才能让学习自主性发挥出效率?首先是认识和理解教师教学自主性的作用,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再是根据自主学习的特征,建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完善学生的自信。

【关键词】教学自主 学习自主 方法过程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应如何地做才能有数学学习自主性的展现?怎样才能使学习自主性显示出学习的效率?这是发挥数学学习自主性的两个根本问题。没有自主性的展现条件,就没有显示自主学习的效率。所以在发挥数学学习自主性的过程中,就应存在教与学的自主性的发挥问题,这是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研究的最佳途径,是认识问题本质的可取方法。

从数学教学上来说,一是教师的教,也就是导,二是学习的学,也就是效导、效达到最佳境地时,则一种完美的教学。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应该有对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两个方面的认识。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数学学习自主性问题两个层面的内涵性。

1.认识和理解教师教学自主性建立的作用

1.1 教师自主性建立的意义

教师的自主性是教师个体人格特征与专业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征,它不仅反映了教师个体之间的行为、态度、性情等方面的独立性、主动性差异;还有外部组织条件所规定的教师专业独立活动的范围与可能空间。个体的教师自主性提升强调内部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组织下的教师自主性发展强调外部的政策杠杆与赋权,教学课堂所需要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自主性。

教师的自主性水平,往往是考察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与理性思考中的独立性、主动性程度,着眼观察判断一位教师是否具备高度自主意识,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判断的能力。教师自主性水平会显现于教师个人的性情与意向之中。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特征,不同的经验阅历和不同的价值观,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到教师个体自主性的培养和提高,影响其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从而影响其教育教学的基本形态。

教学课堂最为需要的是教师自主性的全面发挥,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用教师的自主行为去影响,改变出学生的学习自主行为。达到教学课堂的自觉自愿地意识高度聚集于课堂教学过程,无束缚地进行自我的课堂管理。使课堂具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境界。

1.2 教师要重在教上发挥自主性

教学的具体任务实施是每个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义务。如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完整实施、个人教学特色的呈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理论掌握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创新,都体现于教师的教学角色中。作为承担教育任务的教师,就要将目光聚焦于课堂教学的教上。重点放在怎样教,如何地教会学生学,怎样达到优质高效地教。

2.认识和建立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自主性,则是本问题中的主体,通过主体的自主性作用,才能发挥出主体性学习自主性的效能。在学生中建立学数学的自主性,可构想这样的培养方法:兴趣强化意识;演练内化能力这样的过程。建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主性,主要是信心和方法问题,没有学数学的信心,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坚定的学习信心又是靠学习的方法和逐步形成的数学能力为支撑的。

因此建立学生学数学的信心,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去积极引导、诱发、促进、提高是很必要的。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我们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提高学习兴趣,建立数学意识

兴趣有时间性和域界性特征,是我们教师所要重视的问题。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前提,只有在有兴趣时建立起数学意识,才能让其兴趣能长久延续,不然的话,有兴趣不是真正意义上兴趣,则是一种表面现象。所谓兴趣有时间性,即在某一段时间里有兴趣存在。一旦遭遇到挫折,或是停留在原有学业水平中,就会感到厌倦,这样就会减少兴趣。相反,在学生受挫时,予以鼓励引导,突破原有解题水平,增长解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就会使学数学的兴趣能延续下去。还有一种域界性,即学生有对某种问题感兴趣,又对某些问题不感兴趣,则教师就要将感兴趣问题中的某些学习方法指导他平移于此种问题中。或是迁移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中,则多启发此种内容的学习方法是什么?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表示出正确的结果。在注重兴趣时域性特征上,我们就能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化学好数学的自信能力。

2.2 在建立数学意识的教学中

诱导则是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说,在诱导方法中没有下一定的功夫,是难以让学生进入数学学习内容中的,也就难以建立他们学习数学的意识。即为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学导入。

其实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还有趣味导入、直观导入、演示导入、复习提问导入等,但对于每个教师要能够了解导入过程的基本方法,各种导入的特点,这样才能根据所教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目标,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导入的过程方法,以助教学过程的实施。

2.3 根据新课程论观,很有必要对数学的例习题设置重新进行审视和分析

教材的例习题配置,要充分的体现新的课程论观,体现出现代教育观念意识,反映新的教学观,促使数学教学走入以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为此,对数学例习题的构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思考。

2.3.1 问题要具有挑战性

例题是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形成的重要背景材料,对于训练学生的方法,掌握基础知识的问题,最好能选择一些有层次性,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达到能思考,但不一定能立即解决,却能通过探索得到解决的意境,可按"最近发展区域"作激发,作诱导,在方法上体现出多样性,使各种水平的学生在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对问题的提法具有一定意义上的挑战性,各种水平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在临欲解、欲思的状态之中激发出数学情感和数学潜能,这就说明我们的问题在构建过程中必须要有挑战性。

2.3.2 问题要具有开放性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创新教育的... 下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