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灵动课堂,快乐学习语文

时间:2022-04-24 12:31:06

感受灵动课堂,快乐学习语文

【摘要】面对充满灵性的学生,营造课堂的鲜活与灵动。寻找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在与同伴学习中获得快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充分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快乐学习语文。

【关键词】灵动;激起;合作;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面对充满灵性的学生,构建灵动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教学是一个资源生成的过程,新的课程资源、新的生命信息,对教师的智慧提出了新的挑战。营造课堂的鲜活与灵动,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学生热爱生活,才会学语文,会学语文了,就会更热爱生活。这是快乐学习语文的情感。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呢?

一、寻找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又是一门不是那么容易学好的科目,是一门听得懂,但常考得不理想的学科。因此,学生常提不起兴趣来,语文慢慢地在被边缘化,这也是作为语文老师的悲哀。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我做了个尝试,每教一个新的单元,必先认真地解读单元提示,寻找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激起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热情。王荣生老师曾说:“ 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那么应如何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放飞自己的心灵,快乐学习语文呢,下面我将就初中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教学谈谈自己对语文课的认识。

这一单元学习的目的是关注民俗、民间文化,学习这单元应引导学生学会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让他们学会去感受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为生活服务,从而达到主动学习语文的目的。当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时,学生自然就爱学习了,当学生爱学习了,各种良好的效应就会很快地凸显出来,课堂上就能跟着老师的指导主动深入思考和探究。如:上《端午的鸭蛋》之前,我先让学生收集当地的各种名小吃,并把它们拍下来,写上几句能体现小吃的特点,让同学们一听也很想吃的话,然后小组交流、汇总,再班级展示。说到吃的,同学们就特感兴趣。一些平时不怎么积极的同学也积极地去收集。我利用上新课之前的半节课时间让他们交流。同学们热情高涨,照片拍得很不错,而且写的几句话也很有味道:如有同学介绍同安“封肉”:将整块的肉装盆,加盖入笼蒸熟之,上桌才掀盖,所以叫作“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了“封肉”,侨胞回乡探亲时,也一定要吃这道家乡风味菜,色香味俱全哦!同安炸枣 :“外酥内韧,香甜可口”。 不但“味道好极了”,还有“甲天下”滋味。 连乾隆皇帝尝了都叫好的哦!绝对美味!同安碗仔果:怎么形容呢?一个字——好!两个字——真好! 三个字——真好吃!同安大肠血:冬天,喝一口,辣辣的,暖暖的,暖透心窝!猪脚面线:吃一口,去一年霉气,一碗猪脚面线,寄托了我们对于来年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等等。看到一些平时不是很认真的学生照片也拍得那么好,讲得那么有趣,我适时地表扬,就势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有了热情与好奇心,就很投入地阅读《端午的鸭蛋》。

二、在与同伴学习中获得快乐

《昌乐二中的秘密》中谈到: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主动探究,重视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理解,鼓励不同观点之间的争鸣和碰撞。让学生多一点个性张扬,少一点自我贬抑;多一份自信与自尊,少一点自轻与自贱;多一点自主选择与自主承担,少一点轻信盲从与不负责任。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端午的鸭蛋》的作者汪曾祺作为一代语言大师,非常讲究语言艺术,他曾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些在《端午的鸭蛋》都有具体的体现,而且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几句在小组交流,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组长起到组织、点评的作用,并推举写得最好的同学上台发言,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接着我设置了拓展训练:汪曾祺先生笔下端午的鸭蛋如此让人神往,揭开记忆的一角,请从色、香、味、感受等方面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吃,能在平淡、朴实的语言中抒写真情,字数200字左右的片段。当学生学完课文再来具体些写自己喜欢吃的小吃时,语言还真有点儿汪大师的味道。让他们小组交流推荐写得最好的到班级交流。学生在合作中获得了轻松与快乐。学生有了这种快乐与乐趣,我又推荐了汪大师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课后去读读,再更深入感受大师的文风,他们都有了浓浓的兴趣,鼓励他们读完后,组长再组织组员交流。

这样整个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学生在与同伴真诚的交往合作中交流情感,在情感交流中促进学习,老师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经历成功,体验自我价值感,从而也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昌乐二中的秘密》中写到:教师要勇于将舞台让给学生,不与学生争风头,要在学生展示、点评过程中学会沉默,学会等待,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中获得真知,要让“听”的课堂变成“说”的课堂,让“静”的课堂变成“动”的课堂,让“教”的课堂变成“学”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习的超市。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

心理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勇气。”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就感。

当学生上台交流、我适时给予鼓励、肯定,并让学生选出写得最好、念得最好的三篇,我把自己亲手做的蛋挞奖励给学生,并奖励几个平时学习不够认真,但本堂课能认真写作的学生,当我发奖品时,学生十分兴奋,我发现一个小小的蛋挞被学生分成了六口,一人一口,他们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快乐,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感受到获得肯定的喜悦。我再鼓励学生把自己写的作品投到《厦门日报》的花季专刊,有一个学生写的《同安大肠血》被发表在报纸上。这位学生本来不是很喜欢学习语文的,但自从文章被发表后,我在班级里表扬了她,并把我亲手制作的面包送给她吃时,她激动万分,从此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绩不断地提高。我常常鼓励学生把自己感觉写得不错的作文投到各种报刊杂志中,当学生的文章被发表了,我会在班级里念,并把它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这些学生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更为自信,特别是拿到稿费时,不管是十元或三十、四十元,它的意义与价值已超出了这几十块钱。

因而积极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消除压抑、焦虑、恐惧、紧张,及时捕捉学生的“小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课堂情感场”,显得尤为重要。

灵动的课堂,就是珍惜课堂的生成资源,教师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教师关键要做好课堂生成信息的“重组者”,把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转化为新的教学问题,纳入教学内容,成为教学的闪光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方向性。

尽量多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去想、问、说、试、做,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得到合理有效的训练。充分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放飞梦想,快乐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昌乐二中的秘密. [DB]. 昌乐二中二七一教育科技中心.

[3]余文森.课堂教学文本. [DB/OL].2006.

上一篇:解读文本的力量 下一篇:浅谈如何引导农村中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