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24 10:57:23

【摘要】2006年~2010年3月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4~62岁,平均38岁。 治疗方法:按少阳,阳明经筋循行,采用多针浅刺与透刺相结合,主穴阳白三透,针尖与表皮成15...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摘 要 针灸治疗疑难病症是传统医学特色之一,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对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7.5%,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经筋刺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中医学称为“口眼斜”,《灵枢・经筋》扼要地叙述了本病的特征,如“卒口僻,急者目不合”。春秋两季发病较高。可发于任何年龄,而多数患者为20~40岁,男性略多。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发病率每年约13~14/10万,是面瘫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原因多数是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至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010年3月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4~62岁,平均38岁。

治疗方法:按少阳,阳明经筋循行,采用多针浅刺与透刺相结合,主穴阳白三透,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向攒竹,丝竹空,鱼腰透刺。针尖方向成鸡足状。地仓与颊车,人中透刺,一穴2针。闭目露睛加四白2透,分别向目内侧,目外侧。口歪者加下关,并取地仓与颊车,太阳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循行浅刺,每隔0.5寸1针,面瘫初期加风池,翳风及键侧合谷,患侧太冲穴,上述诸穴均用捻转泻法,足三里患侧泻法,键侧补法。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诊疗常规》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①一侧或两侧面部板滞,麻木。②口角歪向键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③不能作皱眉,鼓腮等工作。④少数病人初期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时可出现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面瘫的治愈标准:①龇牙时两侧嘴角在同一水平线上;②两侧眉毛在同一水平线上;③鼓腮时人中在正中位置、不漏气。④耸鼻时两侧鼻孔在同一水平线上。⑤闭眼时两侧眼睛一样能闭实。⑥患者在抬眉时患侧与健侧额纹一样。

结 果

治愈26例(65%),显效8例(20%),有效5例(12.5%),无效1例(2.5%)。

讨 论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多发病。由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颊车,地仓同属阳明,平刺透穴以推动经气。合谷,太冲为循经远取法,合谷为“四总穴”之一,太冲泻法治疗唇沟斜最为有效。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人中、太阳,调整经筋,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以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本病初起时针刺不宜过强,避免风吹,受寒,面部可作按摩和热敷。

参考文献

1 邱茂良.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

上一篇: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分期治疗与综合护理52例临... 下一篇:2008~新疆喀什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