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4-24 10:41:47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护理体会

加强病人思想工作:向病人介绍各种治疗措施的作用,解释胆石能够排出的道理,还可使其观察其他病人排出胆石的标本,以解除顾虑,使其主动配合。

饮食宜清淡多汤,少食燥热油腻硬固生冷食物。高热者应进流质或半流质,多饮水。排石治疗时根据医嘱进高脂餐,应向病人讲清这种饮食对治疗的意义。在排石期间,最好不食猪肝、瘦肉、黑豆等。因为这些食物残渣易与胆石混淆,不便观察。

对体温的观察:气滞型病人体温不高,湿热型病人可有高热或寒热往来。在体温达到39℃以上持续不退,应注意观察胆道梗阻及感染征象。高热可冰敷,酒精檫浴,针刺大椎、曲池穴等,必要时可用药物降温,鼓励病人多饮水。退热后出汗多,及时为病人更换衣服。对老弱病人要注意防止虚脱,有寒战时注意保暖。

观察血压、脉搏及休克的预防护理:在排石治疗时,病人常有排石反应,表现为高热、脉快、血压下降。经迅速排石后,血压可稳定在较低水平,体温和脉搏可逐渐恢复正常。若血压不稳而持续下降,脉细数而无力,病人表情淡漠或谵语、躁动,尿量减少,应特别注意由于胆道感染及梗阻引起的休克。此时除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外要暂停排石治疗,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神志昏迷病人应按常规护理。抢救休克时,要认真掌握升压药的浓度及输液速度,一般收缩维持在14~11kPa为宜。在观察病情同时要做好术前准备,根据需要随时手术治疗。

对腹痛的观察:腹痛是胆石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应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放散方向等。右上腹局部持续疼痛多为单纯性胆囊炎,疼痛往往向右肩胛下角放散。如向右胸或右背部放散,多为肝内胆管结石。剑突下疼痛向背部放散多为胆总管结石及胆管炎。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绞痛为胆管下端括约肌痉挛以及结石嵌顿的特点。如右上腹持续性绞痛,则可能是结石造成梗阻,应止痛,可用0.5mg阿托品于右侧太冲穴注射,止痛效果明显。当结石通过括约肌,嵌顿缓解后,腹痛迅速消失。在排石治疗时,病人可因进高脂肪餐及排石汤的利胆作用而诱发胆绞痛,疼痛多在右肋缘下,右上腹部出现下坠感并向下窜动。若下腹部腹壁紧张出现腹膜刺激症状,需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

对排石治疗的配合:在排石治疗中各项措施应用时间要准确,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服用排石汤和50%硫酸镁后,因药物的泻下作用,可出现腹泻,一般3~5次/日为允许范围。如排便次数的过多或过少,应报告医生酌情增减药量,多数病人在排石后3~5天,因正气受损,常有头昏、头痛、乏力等,可适当在排石汤中加用补药以扶正。

留粪查石:病人入院后的每一次粪便都要冲筛,遗漏一次也会影响正确的判断排石效果。胆石一般为圆形,多面体状或椎柱体状,也有形状不规则或泥砂样。颜色一般有棕色或浅黄色,质地较硬。冲筛后若发现可疑渣块,应用镊子轻轻夹出来辨认。查石时应注意与豆瓣、果核、瓜子、花椒等食物残渣鉴别。必要时可送化验室检查。

对呕吐的护理:湿热型病人因肝气横逆犯胃,使胃气上逆易发生恶心呕吐,应加强护理。对呕吐病人应先针刺双侧内关穴止吐后,再服中药,或在服药前10分钟用强针刺内关穴留针,服药时捻针,留针至服药后10分钟,无恶心感十可起针。中药要温服,量不宜过多,每次150~200ml。最好坐位或站立服药,服药后口含生姜或水果糖,不宜立即卧位,如病人出现恶心可轻拍后背,防止呕吐。

在排除胆石,症消失后,还应嘱咐病人定期服用利胆药物,以继续排除残留结石,防止复发。

讨 论

胆石症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肝郁气滞证:多见于无明显感染的胆石症患者。症见胁肋疼痛,或胆绞痛时牵涉右肩背痛,嗳气,舌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排石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10g,白芍、枳壳、香附、元胡、郁金、川楝子各15g,甘草、鸡内金、威灵仙各10g。如伴发热口渴者,可酌加金钱草、栀子以增强清热排石之力;伴胁肋刺痛、舌紫暗者,宜加丹参、三棱、莪术、桃仁等活血化瘀之品。

用法:常规水煎服。

湿热内蕴证:常见于胆石症与胆囊炎并存者。症见胁肋胀痛,背部酸痛、沉重感,泛恶厌油,口苦口腻,肢体困倦,大便不爽,身目发黄,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利胆排石。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茵陈50g,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包煎)、元胡各15g,金钱草20g,木香5g,甘草10g。湿偏重者亦可选用藿朴夏苓汤加减;热偏重者,选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胁痛甚者,加郁金、川楝子以增强行气止痛之效;恶心欲吐者,加半夏、竹茹化湿和胃止呕。

用法:常规水煎服。

胆火炽盛证:多见于胆石症继发感染而急性发作者。症见脘胁灼痛,牵掣肩背亦痛,咽干口苦,恶心欲吐,大便干结,或有黄疸,舌红,苔黄少津,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泻火解毒,利胆排石。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枳实、黄芩、元胡各15g,白芍20g,大黄7.5g,郁金、半夏、甘草各10g,金钱草30g。或用犀角地黄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毒热盛者,加败酱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利胆退黄。

用法:常规水煎服。

胆石症急性发作方:金钱草、茵陈各32g,黄芩15g,丹参12g,枳壳、木香、大黄(后下)、栀子各10g,赤芍6g。严重感染者加乌梅5枚,槟榔15g,使君子32g。水煎服,每日1剂。用本方为主配合西药治疗胆石症急性发作167例,获得良好效果。

另外季节变换可能引起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如冬季会进食高热量的食物。但高热量食物对胆囊炎、胆石症病人影响很大,可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患者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注意减少其对疾病的影响。

上一篇:小肠粘连性肠梗阻95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