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做好林口县退耕还林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4-24 08:52:24

对如何做好林口县退耕还林工作的思考

【摘 要】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最大的生态工程,其质量不仅事关工程区退耕农户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林业的长远发展,事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略。不断加强退耕还林和林木经营管理、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和建设质量,是巩固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和提升工程建设成效的必然要求,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林口县;退耕还林;基本做法;问题;建议

林口县自开展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按照统一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1 工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基本做法

林口县在退耕还林工作中抓住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先易后难、由点到面、依次推进、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形成了规模优势,严格按照“挖大坑、多栽树、浇足水、覆地膜、清杂草、保成活”的技术措施,严把各个关口,确保了造林成活率,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自工程试点以来,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部门认真履行工程,实施主管部门各负其责,严把“四道关”,狠抓“四到位”,有齐心协力,保证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1.1 严把设计关,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工作

一是科学编制和总体规划,明确了工程实施范围、治理目标和建设任务;二是严格审核年度实施方案,确保任务安排、林种比例、树种选择、植被配置以及各项保障措施科学合理;三是认真搞好作业设计,依据县里下达的年度计划和有关技术规定,组织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作业设计,把建设任务具体落实到山头地块和千家万户。

1.2 严把种苗关,认真组织种苗供应

在加强自身种苗培育研究的同时,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种苗生产,满足不断增长的种苗需求。

1.3 严把质量关,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狠抓质量管理,由专人负责,加大质量监管力度。坚持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考核、按标准验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1.4 严把验收关,进一步强化工程检查监督

一是规范检查验收程序,建立农户自查、村级复查、县级核查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二是依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明确了检查验收的内容、标准和方法。

1.5 狠抓“四到位”,确保工程健康实施

一是抓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对退耕还林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目标责任;二是抓制度建设,管理监督到位。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规程和标准,制定了实施细则,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程建设组织检查、监督和稽查;三是抓指导服务,政策执行到位。依托国务院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通过多种形式研究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四是抓研究示范,科技支撑到位。

2 当前工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退耕还林开展以来,尽管工程建设总体上进展顺利,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1)少数群众对退耕还林政策把握不准,为了获取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直接在农田上植树造林,使得农田变成了小树林,既降低了粮食总产量,也减少了经济效益,有的还直接影响到其他农田的粮食生产,经济生态优先未能充分体现。

(2)一些地方一味地追求规模经营,而忽视了树木本身的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导致树木后期生长发育缓慢,出现了成活率较低的情况,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难实现。

(3)一些村级组织只重眼前的粮款补助,而轻后续长远发展,后期幼苗管理不到位,出现了杂草比树木幼苗还高的现象,病虫害严重,幼苗枯死,导致某些地方在林业局验收时达不到标准,农户既领取不了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又无法在退耕还林地上种植农作物来获取经济效益。

3 今后工作的建议

3.1 制定规划,加强宣传

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各地要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这项工作,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则,如具体安排哪些地方栽植用材林、哪些地方栽培经济林,在平地粮食产区配合农业生产区发展农田防护林,号召城乡居民充分利用闲散废地与零星碎地搞绿化,实行责任到户,使造林工作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在工作中,乡林业服务站应高度负责,搞好服务,指导农民选择树种,并注意乔灌结合,做好定植穴的挖掘、苗木的分级和假植、土壤的培肥改良、栽后的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御等一系列育林工作,切实提高栽植质量,最快发挥退耕还林应有的效益。

3.2 宜林则林,宜农则农

退耕还林发展原则是上山下滩、不占或少占农业耕地,为的是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国家提倡退耕还林应该在以往生长树木而现已被破坏的地方进行,或者在农业生产条件差、粮食产量非常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发展林业生产,以达到保持水土、发挥森林对生态的调节作用和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收入的目的,而不是以减少粮食生产为代价去造林。因此,退耕还林工作应坚持“宜林则林,宜农则农”的原则,宜农的土地还是要发展粮食生产。

3.3 统筹兼顾,美化环境

国家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沈孝辉认为,中国的林业必须从简单的木材生产和营造林提高到对森林生态系统全面经营的水平,走出低水平的误区。这就要求在退耕还林工作中重视森林的整体效益,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经济效益,更应该看到它的生态效益,因此,退耕还林工作始终都要考虑除经济效益以外的其他效益。在栽植地的选择上,如果没有山、滩涂等瘠薄地,就应该考虑在住宅周围、村镇周围、道路两旁和农田间植树,使村庄环抱在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恢复到以前农田中的防护林网,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业生产。

3.4 科学栽植,加强抚育

植树造林除在宜林地进行外,还应该注意到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种,做到适地适树。目前,在造林资金投入和造林数量均大幅增长的新形势下,造林的质量问题已经上升为林业六大生态工程成败的关键,可以说没有森林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跨越就无法实现,因此,目前的首要任务不是大幅度提高还林面积,而是要加强以幼林为主的抚育工作,提高造林的整体质量。

首先,加强幼林的修建和间伐。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情况和立地条件,对树木间已经相互影响生长的树木进行间伐,坚持每年立秋后都对树木进行修剪,确保树干高直。

其次,加强水土管理。在幼树期不要留下林间空地不管,可以在两行的树冠间间作一些不与树木争夺肥水的经济作物,如黄豆、花生等,但不要离树体过近,以免影响树的生长发育。间作宽度应逐年变窄,直到树冠郁闭后取消间作。对待树木要像对待农田作物一样不定期锄草,逐年培肥、深耕,在干旱季节也要浇灌。

再次,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树木快速健康的生长,千万不能放任不管。

4 结语

退耕还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应当用长远的、科学的眼光去认真对待,摒弃旧的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在保障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多造林、造好林,使农林牧副业得到全面发展。

上一篇:海南中药资源标本室综合防虫体系的建立 下一篇:移动浪潮下的销售管理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