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性本土化课程实施中资源的利用

时间:2022-04-24 04:03:35

浅谈区域性本土化课程实施中资源的利用

摘 要:主要从四方面论述了区域性本土化课程实施中资源的利用,从而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品质。

关键词:区域性;本土化;资源利用

近几年来,我园本着“开放、多元、务实、互助”的原则提出了《区域性本土化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意在与乡镇幼儿园建立优质、多元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建设具有武进地方特点、区域特色的园本课程,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和完善区域性本土化课程实施体系,提升武进区幼儿教育的整体品质。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如何挖掘和利用课程实施的资源是最让我们感到为难的,“具有区域性本土化课程的资源有哪些?”“这些资源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合理利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不断地思考。在两年多的实施中,我们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已不再停留在表面,从单一固定的思维逐渐向着多维开放的思维发展,合理、拓展、深入的资源利用为我园区域性本土化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积极的保障。以下是我对本课程实施中资源利用的思考。

一、立足地区资源,合理实施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第二条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根据纲要精神,本课题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教育资源——风土人情,设立有地区特色的幼儿教育课程,以帮助幼儿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适应本地生活的能力。

1.地区资源一:布

我们的家乡湖塘镇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织造之乡”,纺织印染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和传统特色产业,纺织及印染、后整理经济规模约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75%,是一个纺织业蓬勃发展的地方。在幼儿的身边,织布厂、染整厂、纺织品市场随处可见。据了解,我们大班中许多幼儿的家庭就从事着有关布的织造工作。这样的一个社会、家庭环境,使“布”成为幼儿熟悉的东西。因此,我们以“家乡的布”这一资源为入口点,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与“布”的接触中发问、探索、创造,在与“布”的有关活动中建构知识、锻炼能力、体验快乐、萌感。

2.地区资源二:桥

我们的家乡常州,地处江南水乡,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坐落在各个角落的桥——古代的新坊桥、文亨桥,现代的怀德桥、同济立交桥……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家乡的昨天和今天,是家乡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记载;也是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天早晨,几个孩子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你们知道吗?那边要造一座立交桥啦!”“我知道,我知道!在去常州的那边路上!”“我还知道那座桥造出来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知道吗?”“我都看见那座桥的图片了!”“告诉你们吧!我家门口也在造桥呢!很漂亮的!”……是的!现在常州正在大力扩建运河工程,大路两旁到处都绘出各式桥梁的蓝图,这对幼儿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引发了他们认识桥的极大兴趣。

桥,它是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观察、研究家乡桥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随处可见。由此,我们根据当前幼儿议论的兴趣话题,生成了主题活动《家乡的桥》,从而体现“普及认识从我做起”,同时开阔幼儿的视野,增加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3.反思

新课程提出“活动要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主题活动《家乡的布》和《家乡的桥》中,熟悉的“布”和“桥”是我们实施课程的资源,我们带领着幼儿走进他们身边的事物,观察、探索、互动着……在《布的测量》《布的实验》《买布与卖布》《牢固的纸桥》《写生桥》《桥的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不断地与这些资源发生着联系,幼儿获得了发展,同时又构建出了具有区域性本土化特征的园本课程。

桥、布等这些显性的资源应该说是很容易让人寻找到的。当然,我们本地区类似这样的资源应该说还有许多,比如,我们的“淹城野生动物园”“武进电视塔”“明都汽车城”等等。我们都可以从这些资源中选择需要的,幼儿感兴趣的来生成我们区域性本土化的课程。在课程的实施中,每个地区都能找到类似这样的资源,因此在课程实施缺少一定内容与资源的时候,尝试着从这些显性的家乡地区资源入手,也许能带给大家一定的收获与经验。

二、联系周边资源,拓展区域课程

我园虽然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但是光凭我们的力量来开发全区的资源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最了解、最关注的只有本地区(湖塘镇)的一些资源。而我们武进区那么大,其他乡镇的资源是我们所不了解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研究共同体。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园在2008年3月,邀请了其他乡镇的幼儿园,共同挖掘本区资源。于是庙桥的传统灯会、雪堰的太湖龙舟赛、南夏墅的农家乐……这些我们陌生的资源逐渐被我们所认识。在相互的合作中,我们走进了姐妹园的课程资源,结合我园的特征生成了一个个新的课程。如,大班主题活动《三月江南》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活动从了解家乡周边的江南风景民俗逐步地探究我们家乡的江南历史风景。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到周边的一些地方参观游玩,感受江南的美景,而且在课堂中和教师、同伴一起欣赏观看具有江南特色的音乐与作品。最后,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幼儿自由地表达与表现,在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

建立研究共同体能更大限度地挖掘周边的课程资源,充分地利用全区姐妹幼儿园的科研力量,切实抓好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适应本地生活的能力,而且能进一步提升我园广大教师的课程研究能力,发挥我园在本地区的示范作用,同时也能大大促进武进地区的幼儿教育本土化课程的研究,从而提高全区幼儿教育的质量。

三、挖掘隐性资源,深入园本课程

无论是本地区的资源,还是周边地区的资源,这些显性的资源是我们课程实施中一大重要的基础与保证。在我们努力挖掘这些资源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一些隐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其实更接近于幼儿,对园本课程的建设也更具意义。

1.隐形资源一:园本教学特色

美术教学一直是我园教学中的一大特色,作为艺术幼儿园,我园自建园以来一直进行着美术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在中班的第一学期,我们幼儿园的幼儿便开始接触“黑白画”“线条分割”“借形想象”等美术绘画的练习与欣赏。在以往每届幼儿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这种“黑”与“白”的接触与学习是不感兴趣的,大多是因为教师教而被动地学。如何“引导幼儿真正了解黑白画,喜爱黑白作品”,从而最大限度地创造与表现是我们所要思考与努力的。

因此,在新中班幼儿接触这类绘画方式的过程中,我们预设了《黑白也精彩》这一主题,目的在于让幼儿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观察、了解具有黑白色彩的事物,感受到黑与白这两种对比色彩的美丽与神奇。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尽量引导幼儿拓展发现的视野,从多维的角度去感受“生活环境中的黑白事物”“动物中的黑白世界”以及“自然界中的黑白”。在幼儿与黑白的接触、对话中,尝试创造表现,体验黑白世界中的快乐。在引导幼儿进行黑白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局限于单纯的绘画创作,而采用多种方式,如,美术作品的欣赏、手工的制作等等,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的组织中,我们注重领域间的整合与融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2.隐形资源二:班级教学特色

没有完全相似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似的班级。班级成员个体的不同决定着他们组成的这个整体的不同,因此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色。上一届大班开展的一个主题活动《快乐的六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

该班是舞蹈特色班,因为班级教师长期以来的带教风格,使这个班的孩子变得较为能干、爱动脑、会合作。于是,在新的六一节即将来临的时候,舞蹈班照例要进行舞蹈演出,教师在给幼儿排练节目的时候,发现幼儿会聚在一起讨论自己参与的节目动作、音乐、服装等本应老师考虑的问题。于是,教师大胆地决定将本次活动的组织与策划都交给了幼儿,在这样的背景下,主题活动《快乐的六一》生成了。

主题分为这样几部分:节目排练、舞台布置、海报请柬门票。在节目的排练中教师成了合作者,将动作编排、音乐选择的工作交给了每组的组长;在舞台布置中,幼儿请教教师、父母、专业人员,他们考虑着色彩、灯光的要求;在海报请柬门票的制作中,幼儿动手动脑,追求完美。活动的当天,当“活动的礼仪人员”带着你走进幼儿创意的演出中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惊讶与喜悦。

3.反思

《黑白也精彩》和《快乐的六一》这两个主题的实施,带给幼儿的是快乐与成长,给我们教师的却是:“哦,原来主题实施的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在实施主题活动时,我们常常会因为没有资源而苦恼:实施其他人实施过的,虽然可行性高一些,但往往会被已有的东西所限制,实施的过程形式主义,结果是教师、幼儿毫无积极性;实施一些原创的,我们常常为寻找资源而苦恼不堪。

其实不用东找西找,一些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些隐形的资源要比那些显性的资源更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我们的园本。更重要的是这些隐性的资源是不断出现的。这关键是教师要有一个善于发现与思考的课程建设意识。充分地利用这些隐性资源,能生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区域性本土化的课程。

四、合理规划利用,积累园本课程资源

有了资源,如何更好地运用很重要,举个《家乡的布》中的资源使用事例:

1.社区资源:湖塘地区有很多的纺织厂、布市场、染厂、布工艺品市场等,可以带领幼儿去参观。

2.信息资源:收集关于本主题的一些VCD、录像等资料。

3.物质资源:各家庭收集的各种布料、布艺制品。

4.家长资源:(1)和幼儿、家长一起收集主题活动资料,丰富幼儿的相关主题经验。如,填写有关主题活动的调查表,收集有关主题活动的操作材料,家长带幼儿一起观察、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2)请从事有关布工作的家长来园给幼儿进行“家长课堂”的学习。

因此,当我们要利用某一资源的时候,首先应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其次将各类资源进行分类,在如何使用方面制订一个可行的方案,最后,当一个资源运用完后,进行整理、总结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既是对整个课程的整理,又能避免该资源下次使用时的重复“劳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培养小班幼儿的学习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