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古典艺能——能乐

时间:2022-04-24 01:22:18

浅析日本古典艺能——能乐

【摘 要】能乐,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中最为神秘与古老的艺能有着600年的历史。广义的能乐包括能与狂言,能乐是极具宗教特色的假面艺术并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多以历史中的名人和事件为主题。狂言是在能乐演出时每场之间以对话为主的滑稽剧,大多是有关大名或市民的故事。明治维新之前能乐一直被称作“猿乐”。明治维新之后改称能乐,最初是模仿日常生活的滑稽戏。到了镰仓时代,配以音乐和歌舞,形成能乐的雏形。室町时代的观阿弥及世阿弥父子将能乐推向顶峰。

【关键词】能乐发展;表演形式

一、能乐的发展历程

能乐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大体上分为形成期、发展期、转型期、曲折发展期、以及保护期这五个时期。

1、早在公元8世纪到公元14世纪上半期,我国的隋唐时期日本的奈良时代日本就分别派出了遣隋使和遣唐使来中国大陆学习,包括汉代的散乐。散乐在初传日本之后首先进入的是日本宫廷存于的相扑、神乐助兴的表演。此时日本散乐分为五类:模仿艺能包括相扑、歌舞、杂技、魔术、木偶。由宫廷设立“散乐户”供养,然而时间不长在782年“散乐户”被废除,公元8世纪中期走上了以滑稽模仿为主的方向。由于猴子善于模仿,因此散乐被称为“猿乐”。13世纪初,流入民间的散乐艺人将分化了的一部分猿乐与“田乐”结合并取长补短,最终促成了日本能乐的形成。专从事能乐演出的戏班子座在此时也出现了。

2、14世纪时期能乐获得了大发展,归功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能乐艺人的不断努力而得以实现。在统治阶级方面幕府将军掌握了国家政权这为能乐的发展起到保护的作用。幕府将军非常喜欢能乐,能乐依附于政治的色彩愈发明显。在艺人方面观主要以两位父子演员观阿弥和世阿弥为核心人物,世阿弥在日本戏剧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至今被称为“日本戏剧之集大成者”,他对能乐的艺术风格进行大胆的创新,其子世阿弥推动能乐的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世阿弥善于迎合当时观众的喜好,在总结前人成果及吸收当代名角长处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以“幽玄”为目标,以歌舞为主体的“梦幻能”,另外,世阿弥写成了研究日本古代能乐的经典著作《风姿花传》一书,此时期的能乐逐渐开始摆脱早期对中国文化的过度崇拜和依赖,开始走上了向本土化转变的道路,以更能够适应日本独特的岛国土壤,能乐开始进人了繁荣期。

3、15世纪到19世纪,应仁之乱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地位,使幕府体制走向了衰弱,受其支持的寺院和神社也开始衰退,对于能乐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为了生存和发展,于是创造出了华丽并富有情节发展的曲目,企图争取一般民众的支持,以寻求生路。舞台样式与演员的装束变的豪华绚丽且奢侈起来,能乐的面具在此时也都基本上面世了。此外能的文学剧本“谣曲”在民间得到普及。这一时代的能乐日益兴盛,其样式也逐渐变得华美起来。

4、19世纪到20世纪初由于明治维新倡导实用技术,轻视没有实用性的文化现象,加上明治政府崇洋,使得能乐走向衰败。不久,日本受到了外国艺术保护政策的影响,与民间人士也大力支持能乐,在20世纪20年代,能乐迎来了其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然而随着关东大地震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能乐又再一次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5、20世纪战后的日本政府重新认识到民族文化艺术重要性,1950年,日本政府成立了文化财产保护委员会,将处于崩溃边缘的能乐指定为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能乐作为古典艺能受到了国家的保护和支持。此外日本各都道府县的地方政府也都对能乐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例如;设立文化馆及能乐堂,常常在其中举办能乐表演,为了使人们便于理解,还附有一定的讲解。从2003年开始,日本的学校教育甚至开始将欣赏古典能乐收人到了国语课中。日本民众,尤其是年龄较大者学习能乐的人也越来越多。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日本的能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作”,从此能乐进人了“世界遗产”的无形文化财产行列。二战之前只允许男性登上能乐的舞台。二战之后逐渐出现了女性能乐师,结束了男性一统能乐舞台的历史,从而使得能乐的表演更富有表现力和丰富性。

纵观能乐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其成长的艰辛、曲折,也正是这些磨练造就能乐这门传统艺术的经久不衰,魅力长存的精神。而这种坚毅不拔的气质,精致、细腻、耐力、符合日本这个民族。

二、能乐的表演形式

能乐的一出戏中主角就有一人,称为“仕手”,脸带面具、身着锦衣华服,有时带副主角“连”(为主角配戏者)上场。主要配角一人,称为“胁”有时带副配角“胁连”(为配角配戏者)上场。另外,还有一些如小生的陪衬角色。这些角色一般不会全部上场,一般在戏中总共只有二到三个演员表演。能乐对表演者的要求有一个跟我国古代戏曲中类似的现象,所有的能乐演员都是男的。如果剧中有女性角色就让男演员扮演女性并佩戴假面,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当时的表演大多都是歌颂君主治国有方或者歌颂勇士战斗勇猛的一些内容,以及一些世俗礼教上的一些认识来决定的,所以只有男子才能担任演员。此外,在能乐的表演中还存在着“间”的角色,他们的作用是帮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并使剧情顺理成章的过渡,把戏引向高潮。能乐在开始,演员表演包括唱、念、做、舞几种因素,听觉艺术揭示了剧情内容需要演员注意音韵、声腔、语调,从而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视觉艺术内容表现形式必须力求动作和姿态优美,以形象传达情感从而影响观众。以金刚流《三山》为例笔者作简要分析首先舞台是正方形的高台,上面是屋顶,四边都有柱子,背景有一棵松树,这正符合日本人崇尚自然的特性,松树有着圣洁、高雅的象征。另外通往舞台有个桥廊,演员从那边走出,乐队在演出开始就坐在舞台上。音乐里头蕴含的悲文化很浓郁,旋律质朴简单。演员上场的动作统一明显的具有程式性,服装方面除了主角穿着华丽佩戴面具外,其余人都清一色服装没有佩戴面具。

结 语:

能乐,内涵丰富,以日本传统文学、历史为脚本,代表着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能乐对于听者和学习的人,难度都非常大,目前在日本已是曲高和寡,和中国的戏曲同样存在普及的问题。没有一定深厚的文化积淀根本无法领悟其中的美,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有它的意义,日本艺术受中国影响颇深,作为一个中国人笔者认为在学习好本国艺术同时,多了解日本的文化艺术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的禅宗传到日本后给他们生活哲学以及艺术影响巨大,从而形成日本独特的以幽玄和苦涩为特点的文化,就像能乐一样,沉静在幽禁而孤独的氛围当中,与自然为一体,以一种恬淡而雅静的状态欣赏大自然的无穷乐趣,这些都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社会中该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彭吉象.中傩戏与日本音乐的比较

[2]翁敏华.日本传统演剧考察——兼论中日戏剧之若干异同[J].戏剧艺术,1991(1).

[3]陈君,李文英.试析日本能乐的历史变迁及其特点[J].日本问题研究,2007(2).

[4]后藤淑.能乐起源[M].木耳社,1976:17.

[5]《演剧百科》第249页

[6]日本艺能的源流[M].角川书店,1967:262.

上一篇:从音乐剧《猫》看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与... 下一篇:如何在居住小区环境中合理配置和设计公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