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提问在课堂中的价值

时间:2022-04-23 11:30:48

开放性提问在课堂中的价值

随着我国教育不断的改革,“减负增效”已经成为小学语文的重点之一,而如何做到“减负增效”,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表明,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难用精、难用巧的艺术。而近这几年来“开放性提问”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因为,“开放性提问”不仅有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开放性的提问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分析开放性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价值,将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就开放性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价值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以及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的教育专家卡尔汉也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所谓的开放性提问其实是和过去的封闭式提问相对而言的,传统的封闭式提问是很枯燥乏味的,答案的唯一性根本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并且给学生在无形中增添了很大的学习压力。与此相反,开放性提问它的最大特点在于答案不是唯一性,同时问的对象也不是唯一的。开放性的提问能够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考角度。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扩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的灵性,让学生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一、开放性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纵观过去的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对于提问无外乎都是走着同样的模式,教师领着学生向着自己预设的答案方向进行提问,常常要求学生为预设的答案死记硬背,为所谓的标准和唯一答案进行思考,看似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其实是扼杀的学生的一种不良的教学手段。封闭式的提问由于规定了答案是唯一的,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这样也无形中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产生厌学,恐学的情绪。这都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封闭式提问的设计没有站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去考虑,只是站在分数的角度去考虑,所以问题的设计没有开发性。

其实开发性的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且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封闭式提问“答案唯一性”的束缚,让学生展开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它没有标准的答案,它的答案是多元化的,它的目的就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上到《落花生》这篇课文的时候,最后我的就问学生:“你喜不喜欢像落花生这样生长在地上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你喜欢像香蕉、雪梨这样在树上的人吗?”这是一个极具弹性,没有标准答案和唯一答案的问题,学生们很感兴趣,一改往日的沉闷,积极议论起来。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不喜欢落花生那样的,一个人孤零零生长在那黑漆漆的地上,多可怜呀,老师,我喜欢像香蕉和雪梨那样的,长在树上天天可以和阳光、小鸟他们做伴,多快乐呀!”“这个同学说得真不错,谁喜欢黑漆漆的地呀,老师也不喜欢,还有谁有不同看法吗?”这时有的学生说:“我喜欢落花生也喜欢香蕉、雪梨,只要是好人,我都喜欢!”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落花生很伟大”………学生们根据他们自身的想法和自己特有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的看法进行作答,抛开了“唯一答案”的束缚,没有了压力,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并适时的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所问的问题进行开放性的思考,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什么样的,只要有了思索的过程,那么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样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并且让学生感觉到在上小学语文课时没有压力,感觉到轻松和有趣。

二、开放性提问有利于调节课堂的灵性,促进师生交流

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不仅能启发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开放性提问有助于学生展开讨论,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语言能力,更有助于教师调节课堂的灵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例如,我在上到综合性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之《奇怪的东南风》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首先问了学生:“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这样的提问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都积极参与到回答中。紧接着我又问学生:“同学们,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家乡呢?”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的到课堂上来,有的学生说是“美丽”的,有的学生说是“山清水秀”的,有的学生说是“物产丰富”的,也有的学生说是“脏兮兮的”的。上到高潮部分时我又问学生“为什么现在的河水那么浑浊,天空那么灰暗?”使课堂推向一个白热化的阶段,有的学生说“是因为环境污染”,有的学生说:“因为人们乱砍树,”有的学生说:“因为人们乱扔东西到河里”学生们争相恐后地回答着,而且我自己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整节课的气氛活跃,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可以说效果非常好。

其实,这几个问题都是有关身边的环境,整节课学生们的回答得都很活跃,纷纷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并且我自己也参与了其中的讨论,就像是跟朋友们聊天一样,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灵性,还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学生压力小了,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增加。

三、开放性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题,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利用开放性提问的方式则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

例如上课外阅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是这样的“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联系前面的内容,再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为什么高尔基先生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要知道他家的花可不少啊!”这时,有的学生就说了:“高尔基先生看到是他儿子种的花,感觉就是他儿子送给他的礼物,所以他高兴。”有的说:“因为高尔基先生觉得自己的儿子懂事了长大了,他在为儿子感到骄傲而高兴。”有的说:“高尔基先生可能在想,这花看起来真漂亮啊,只要看到漂亮的花,人都会觉得高兴。”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每个人所阐述的角度不同,使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而这个开放性的提问,就好像是宁静的小河边突然泛起的一阵波澜。学生带着这样开放性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和理解课文,并且这样的交流不仅使学生更容易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课充满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而这就是开放性提问的教学方法所要达到的效果。

四、开放性的提问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前面提到了传统的封闭式提问的答案是标准的,是唯一的,是给学生限定了一个死的框架里。而这个框架就在无形中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只能往标准和唯一的答案方向走,学生的想象力根本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开放性的提问是多元化的,没有所谓的唯一和标准的答案,更没有束缚学生的框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想象力尽情的发挥,并且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体验、探索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不是依靠固有的现成的答案去死记硬背,去回答。开放性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勇敢去想象,勇敢去实践,勇敢去探索,勇敢去研究。通过自己亲自查阅资料,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实证研究,自己总结出结论,而在这个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就会柔然而升,激发他们积极去研究,在这积极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习的效果也远远比逼学生学习的效果也要好得多。

这点就是在高年级的写字教学过程中也颇为重要,写字教学过程中,我一改往日让学生死记硬背记笔顺、记结构的方法,我总是问学生“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记的?”学生的回答虽然有时候天马行空,但是这是他们自己总结发现的规律,所以他们学习起来也就容易得多,并且在提问思考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经常自己主动学习,把自己感兴趣的字的特点和记忆规律跟好朋友交流,这样的学习效果远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当然,教师在使用这个开放性提问的教学手段的时候,也要注意开放性提问要面向全体的学生,要注意提问的科学性、针对性,问题的设计要围绕课文内容进行,不要盲目,问题的设计应该在课前就要准备好,并且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达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设计。所设计的问题要有深度,要有思考性,要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才是有效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思考、想象能力。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就像一根磁铁紧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精神状态永远处于一个饱满的状态,注意力也时刻集中。这样才能体现出开放性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到知识,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开放性的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改革,而开放性提问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以减负增效为课程改革目标的今天,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用开放性提问的教学手段就显得极富价值。

【作者单位:厦门市同安区浦头小学 福建】

上一篇:有的放矢设计板书 下一篇:试谈元认知理论指导下转变学困生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