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妨碍了食品行业发展?

时间:2022-04-23 10:29:03

什么妨碍了食品行业发展?

引文:中国企业的大而不强的问题非常严重,而对于食品企业而言,能进前20名的也仅只有中粮而已。

食品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细分出来的行业、企业、品牌、产品数不胜数。正是这样一个百花齐放的行业,其业态比其他行业复杂得多,“贫富差距”比其他行业明显得多,营销策划比其他行业活跃得多,暴露出的问题也显性得多。

国内的食品企业大部分以民营为主, 做不大、做不赚、做不稳、做不强是大多数企业主的心病。那么,是什么在妨碍中国食品企业的发展呢?

做不大:老大坐庄,迟迟无法上位。

纵观食品行业,几乎细分品类都有一到两个行业领头羊企业,比如方便面的康师傅,牛奶的蒙牛、伊利,饮料的两乐等等。对于市场的老二、老三而言,行业巨头就像是枝繁叶茂的大树,挡住了下面的小树苗们的阳光和雨露。市场被巨头垄断,生存困难,最终造成差距巨大,始终被压制的无法翻身。

这一现象跟食品行业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的食品细分行业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主要靠资源起家,只要起步早、有一定的经营思路,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抢占了市场先机的企业也能在后期抢占更多的资源,有更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品牌实力,能进行更大的市场扩张,对老二、老三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制。

做不赚:利润越来越薄。

普遍来说,食品企业都是走“薄利多销”的路线。而品牌做得越大,销量越高,渠道铺得越广,价格也就会越来越透明,利润也越来越薄。

正因如此,娃哈哈通过不断推出新品来应对,让新品在上市期留给经销商更多的利润,以确保通路的顺畅。百事可乐干脆实施厂家直营,省略掉经销商环节,也说明饮料厂家的毛利率越来越低,不得不收回更多利润,但这样一来,通路上的利益更被削弱得厉害。这两种做法各有利弊。

做不稳:新品失败率高。

食品企业往往乐于开发新品,但开发的产品很多,有规模、有利润的产品很少。大部分新品往往因为概念不行,价格不对,渠道窄,缺乏市场操作经验等等原因最终失败,这样有创新力、没生命力的产品不在少数。

食品行业门槛低、壁垒少,新企业、新品类、新产品层出不穷。看到一个市场机会,项目立即上马;一个产品卖得不错,急忙推出相关产品;自己产品卖得不好,看到别家什么产品卖得好,马上跟风开发。但是,大部分企业前期战略基础未打牢、后期营销跟不上,往往造成推出的新品能成功卖货的寥寥无几。

做不强:大而不强,缺乏大品牌。

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企业500强不是500“强”,是500“大”,中国企业的大而不强的问题非常严重,而对于食品企业而言,能进前20名的也仅只有中粮而已。

看似繁荣的中国食品业和食品企业,无论是在体量上还是品牌的坚实度上,都很难与真正的国际大品牌相匹敌。上有国际品牌的挤压、下有后起之秀的追杀,老大们也难以跨越性发展,眼睁睁看着大片市场却无能为力,更遑论进军国际。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出现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这样的品牌?中国食品行业的“强品牌”之路还很漫长。

归根到底,困扰食品企业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战略思维问题。受眼界所限,所经验所限,受竞争对手影响太大,缺乏对消费者、市场真正的洞察力。战略眼光不开阔,不能跳出行业看行业、看企业发展,不能超越自己,才导致了上述那些问题。人是社会的人,企业是市场的企业,决定成败的不是态度、不是细节、不是招式,真正重要的是思维,看清你所在的局势、空间,把握好“时”与“位”,因势利导,利用时机,才能一飞冲天。

上一篇:当白酒终端卖起方便面! 下一篇:The last str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