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孕妇术前心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4-23 09:52:46

剖宫产孕妇术前心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孕妇的心理疗效。方法:随机将36例剖宫产孕妇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术前指导;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和术前指导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家庭及社会支持,以缓解心理反应,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孕妇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产妇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剖宫产; 孕妇心理;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67-03

目前我国剖宫产率呈继续直线上升趋势,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剖宫产率总高达46.5%,至今尚未达到稳定。目前国内医院剖宫产率多在40%~60%,个别医院高达80%以上,这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的上限。剖宫产孕妇与自然分娩孕妇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其特点为:剖宫产孕妇即将要脱离传统的自然分娩方式,而去接受手术分娩,这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大,最主要的是来自于自身对剖宫产认知的盲点。对手术存在着恐惧,害怕手术疼痛与术中出血,担心胎儿安危等都增加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1]。因此医护人员要特别重视孕妇的心理活动,根据其负性心理产生的因素,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消除或缓解不良情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7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待产孕妇中随机抽取实施剖宫产孕妇36例。孕周为37+2~41+3周,年龄24~37岁。将其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孕周、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调查对象SAS分值均高于国内常模值,显示两组存在焦虑状态。干预前心理干预组SAS评分为(43.16±6.08)分,对照组为(42.38±8.4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64,P=0.33>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评估采用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的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由孕妇本人自行填写,入院24 h内进行第一次收集评估,两组于剖宫产术前5 d、术前1 d、术后当天分别再次评估。SAS采用4级评标准:“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根据其得分乘以转换系数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标准评分,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SAS总分值为(29.78±0.46)分,超过此范围为焦虑症。

1.3 心理干预的实施

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科室常规护理、术前及术后指导及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心理干预组在整个手术前期还接受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方法及步骤:针对不同的家庭状况、文化水平、心理特点、心绪不良原因等情况,每天下午与孕妇进行40 min的交谈,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直至手术前1 d[2]。(1)建立信任护患关系。准确评估:入院开始热情与孕妇交流,主动倾听并关注其心理需要,随时指导其积极适应周边环境提供有关手术分娩信息,增强其安全感和信任感[3]。在其信任的基础上,准确评估产妇的心理问题、分析原因,并作相应的记录。(2)针对负性情绪的干预。①针对焦虑:以热情、情切、和蔼的态度行术前宣教,使其了解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中麻醉方式,细心解答孕妇的疑虑,消除担忧心理。特别是针对孕妇害怕担心手术出血,担心麻醉副作用及胎儿安慰等。组织产前健康讲座,观看幻灯片,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4]。建议孕妇保持好休息与睡眠,均衡饮食营养,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多关注血糖、血压等指标,积极配合控制妊娠期合并症与并发症。②针对抑郁:主要利用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帮助产妇认识到其认知过程中所在的自我贬低的思维方式并努力改变它。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让孕妇感受即将为人母的幸福感。尽量使孕妇与剖宫产妇多接触,分享和交流经验。③针对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差:孕妇对剖宫产的信心和配合能力受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尽量让孕妇获得家人及社会的心理支持。鼓励家属与孕妇多交流,倾听孕妇的心声[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术前5 d 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6,P=0.031);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术前1 d SAS评分均有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P=0.031);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手术当天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P=0.002)。详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心理测评量表进行测评,并以国内常模作为基准,充分体现出临床心理干预的效果和价值。孕妇面对自己将脱离传统的分娩方式而接受手术分娩、对剖宫产知识的盲点、自身身份的即将转换等,几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6-8]。

本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干预从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入手,关注孕妇围手术期的心理过程,针对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进行干预的方法要好,可以明显缓解紧张忧虑和抑郁情绪。心理干预组结果显示,手术前后焦虑情绪呈明显下降趋势,全程中其焦虑情绪的下降分值均大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产妇S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64,P=0.33>0.05),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两组SAS分值均高于国内常模水平。表1显示,术前5 d运用自评量表分别对两组产妇再次评估,两组产妇SAS分值依旧高于国内常模水平,但是心理干预组的SAS分值下降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于术前1 d和手术当天分别再次对两组产妇进行SAS评分,在手术前1 d,干预组的SAS分值已经低于国内常模水平,对照组仍高于国内常模。手术当天评估结果,两组产妇的分值均有下降趋势。故将两组产妇的SAS分值再次进行比较,干预组减分值比较明显,并低于国内常模,而对照组手术当天的分值仍高于国内常模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文对干预组产妇进行术前的全程心理干预,与单纯接受常规护理的孕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干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SAS量表评分显示,两组干预前后的减分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与术后产妇心理的治疗都有促进作用。

剖宫产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孕妇不仅要面对自身和外在的各种压力,还有自身对手术分娩的恐惧所带来的焦虑[9-10]。手术分娩是个特殊的生理活动过程,自始至终心理因素都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要加强心理卫生指导,使其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明显改善产妇不良心理和降低产妇抑郁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谢冰,高镇松,马晓强.孕妇临产前焦虑心理与分娩方式的关联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2,36(3):164-165.

[2]夏宏伟,闫学明.131名高龄初产孕妇剖宫产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2):118-120.

[3]谭晓艳,郭伟航,汪爱梅.高危妊娠孕妇剖宫产术前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学报,2011,18(4B):74-76.

[4]邹晓英.社会因素剖宫产孕妇术前心理状态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73.

[5]李桂荣.剖宫产孕妇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314-315.

[6]魏彩霞.剖宫产孕妇围手术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10.

[7]杨梅.浅谈剖宫产孕妇术前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15):33.

[8]黄海林.妊娠期孕妇及剖宫产手术患者心理需求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3):154-155.

[9]帅洁莉.社会因素要求剖宫产孕妇术前心理状态分析[J].新疆医学,2009,38(8):92-94.

[10]梁晓燕.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4):724.

(收稿日期:2013-09-15) (编辑:程旭然)

上一篇:糖尿病低血糖制定有效方案及时治疗临床效果评... 下一篇: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