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3-22 01:30:42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析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近期收治的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并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Ⅰ、Ⅱ两组各21例。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性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Ⅱ组患儿增加实施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无论是在临床疗效,还是在心功能指标改善,Ⅱ组患儿均显著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果糖二磷酸钠; 黄芪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39-02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受到病毒的影响,其中主要以肠道及上呼吸道的各种致感病毒为主,发病后会引起心肌出现急、慢性的炎症病变。本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患儿在发病初期由于其病情较轻,且较为隐匿,往往容易被忽略,但伴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可表现为爆发性心肌炎,更有甚者可导致其出现心源性休克,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目前尚无明确的特效疗法,因此治疗方法多以联合药物治疗为主[1]。此次笔者所在医院对近期内收治的2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了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入选患儿心前区均有胸闷、胸痛等现象,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心悸;患儿在发病前1~2周内存在明显的病毒感染史;影像学检查显示患儿的心脏存在明显的扩大;心肌酶谱检查显示心肌肌钙蛋白阳性或CK-MB升高。入选患儿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8岁,平均4.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儿分为Ⅰ、Ⅱ两组,各2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在入院后均先实施绝对的卧床休息,之后实施心肌极化液、抗生素、营养支持、ATP等综合性治疗。Ⅱ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实施1次/d、每次150 mg/kg的果糖二磷酸钠的治疗,以及1次/d,每次在5%葡萄糖溶液150 ml中加入0.2 g黄芪注射液的静脉滴注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分为3个等级:(1)显效:经过治疗,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同时心功能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显示患儿恢复正常;(2)有效:将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同时心功能检查明显下降、心电图检查显示有所好转,但未完全恢复;(3)无效:将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心功能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显示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病情有所加重[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Ⅰ组患者中,显效47.62%(10/21)、有效28.57%(6/21)、无效23.81%(5/21),总有效率为76.19%;Ⅱ组患者中,显效61.91%(13/21)、有效33.33%(7/21)、无效4.76%(1/21),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比较,Ⅱ组显著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心功能指标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Ⅱ组患儿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病毒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显示,柯萨奇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埃柯病毒、流感病毒等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的主要病毒[4]。临床若不能及时的治疗,则极有可能发展为慢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严重地影响了患儿的生命健康。有关该种的发病机制,临床上至今尚无明确统一的定论,现通常认为是与病毒直接造成心肌细胞感染,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以及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反应而造成心肌受损有着密切的关系[5]。

目前临床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通常是采取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细胞代谢的促进等综合对症治疗为主[6]。本次临床对2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了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黄芪是一种补益中药,同时也是目前临床病毒性心肌炎的常用药物。黄芪中富含的多糖是一种具有免疫活性较强的物质[7],此外其富含的APS具有改善患者心肌细胞的异常电活动、提高钙泵的活力等作用,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钙超载现象的发生,从而可以在加强患者心肌收缩的同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8],就可以对心肌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当黄芪有效遏制了心肌细胞内病毒的增殖后,便可有效地提高心肌细胞的代谢能力,从而可以帮助受损的心肌细胞尽快恢复,可以更好地保护受损的心肌[9]。此外,黄芪在进入机体后,还可加强机体吞噬细胞的能力,使得机体可以提高其自身的灭菌活性,显著地改善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增加机体的抵抗力[10]。果糖二磷酸钠是一种人体内的细胞代谢产物,在进入机体后,该种物质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儿的细胞膜上,从而刺激细胞膜上的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分泌,而这些酶可以增加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的分泌,使得K+内流,这样可以使得受损的心肌及心肌细胞得以恢复[11-12]。联合两种药物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治疗,可起到协同的抗病毒、保护细胞膜、改善能量供应以及对受损的心肌细胞起到修复等作用,同时也可较好的促进患儿病变部位及传导系统的恢复,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心律失常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此外,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还需嘱患儿绝对的卧床休息,对于烦躁不安的患儿,必要时可给予实施镇静剂,这对于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及心脏的负荷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Ⅱ组患儿实施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无论是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还是在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实施常规治疗的Ⅰ组患儿。结合上述理论,笔者认为,临床面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时,给予其实施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疗效安全、显著,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钱紊芳.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1):95-96.

[2]丁涛.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468-469.

[3]张冰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6):65-66.

[4]张乾忠,马饰然,王利,等.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0):581-583.

[5]陈爱民.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11例诊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269.

[6]张尊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23-124.

[7]向平.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理及黄芪免疫干预作用研究进展.儿科药学杂志,2005,11(3):10.

[8]梁显亮.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8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2,24(1):2044-2045.

[9]杨康治,吴少华,陈正珊,等.1,6-二磷酸果糖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1):7-8.

[10]孔令梅.黄芪的免疫凋节作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74.

[11]杨炫.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8(5):44-45.

[12]李东明.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2):78-79.

(收稿日期:2013-09-15) (编辑:王韵)

上一篇: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配合 下一篇: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与愈合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