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与愈合后的关系

时间:2022-09-10 12:15:43

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与愈合后的关系

【摘要】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与愈合后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深Ⅱ度烧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医用酒精进行常规清创消毒,之后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清创,A组采用无菌石蜡油纱布外敷,B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涂抹创面后外敷无菌纱布。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B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 深Ⅱ度烧伤; 愈合

中图分类号 R6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132-02

深Ⅱ度烧伤属于重度烧伤,愈合较慢且遗留较大的瘢痕,创面愈合后的渗出物、痂壳、脱落的角化层与油脂形成污垢,覆盖在愈合的创面表面,滋生、繁殖细菌,破坏菲薄的新生上皮,易发生感染,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痛苦[1]。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涂抹创面治疗深Ⅱ度烧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深Ⅱ度烧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3~75岁,平均(47.43±5.42)岁;体重53~85 kg,平均(63.35±6.26)kg;受伤原因包括热液烫伤9例,热固体烫伤5例,火焰烧伤24例。B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0~74岁,平均(47.65±5.28)岁;体重52~86 kg,平均(63.47±6.18)kg;受伤原因包括热液烫伤10例,热固体烫伤6例,火焰烧伤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研究对象同时剔除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原发性疾病、重度营养不良、出血性疾病、严重全身感染、急性代谢紊乱、糖尿病、药物过敏、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未成年人等。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医用酒精进行常规清创消毒,之后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A组患者采用无菌石蜡油纱布外敷,B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涂抹(商品名:金扶宁,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100 μg:10 g,国药准字S20080003)创面后外敷无菌纱布[2]。发生感染者需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每日换药1次,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性。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B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深Ⅱ度烧伤是指由于火焰、高温固体、热液、强热辐射或电引起的人体组织严重损伤,常累及真皮层,但仍有真皮层残留。深Ⅱ度烧伤属于中、重度烧伤,由于烧伤创面愈合较慢,局部皮肤发生皱缩、变形,甚至影响功能,因此创面治疗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情况[3]。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增殖、诱导巨噬细胞、角质细胞分化等方面效果显著,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改善放化疗、干细胞移植、严重感染所致的骨髓抑制、促进创面愈合、增强疫苗免疫原性等领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既可促进创面愈合又可全身应用的细胞因子[4]。

正常人体中活化的T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角质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均可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创面愈合所必需的细胞功能起到增强作用,诱导内皮细胞分泌蛋白酶,建立侧支循环,形成毛细血管网,改善创面局部微循环,有助于肉芽组织生成。将其制作成凝胶剂有助于保持创面湿润,有助于上皮细胞修复、增殖,具有给药方便、易于清除等优点,大大减轻了烧伤创面换药时纱布牵拉的痛苦,保护新生上皮,更有利于创面的修复和愈合。需要注意的是,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遇到酒精、碘伏、龙胆紫、双氧水等溶液后活性降低,因此在常规清创消毒后应再次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方可使用[5]。

本研究中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仅用无菌石蜡油纱布常规处理者,而感染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仅用无菌石蜡油纱布常规处理者,提示在深Ⅱ度烧伤的创面治疗中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可促进创面愈合,防止感染。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本身并不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其降低感染率的作用可能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后创面坏死组织清除较快,创面分泌物量大大减少,使细菌失去了增殖的良好环境有关[6]。治疗期间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局部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提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的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勇,张勤,廖镇江,等.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8,24(2):107-110.

[2]邱学文,王甲汉,杨磊,等.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促愈合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10):840-843.

[3]翁志勇,丁若虹,韩斌,等.纳米银敷料结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7):9357-9360.

[4]陈炯,韩春茂,陈国贤,等.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剂促进深Ⅱ度烧伤愈合[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3):224-227.

[5]阳纯兵,罗新中,游贵方,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26-27.

[6]刘惠贤,张亚琪,唐文华,等.护创敷料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099-2100.

(收稿日期:2013-10-09) (编辑:陈春梅)

上一篇: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 下一篇: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IL―1在近期感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