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通知

时间:2022-04-23 08:29:14

贯彻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通知

为促进我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金华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年)》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县残疾人事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全县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实施《县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残疾人组织、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等得到全面发展,“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指标都完成或超额完成。残联实行了计划单列,配备了专职理事长,健全了残联领导班子,建立了肢残人、盲人、聋人等专门协会,组建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残疾人扶贫服务社,召开了县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健全了20个乡镇残联,组建社区残疾人协会6家、村残疾人协会137家。培训残疾人889名,安排残疾人就业437名,残疾人就业率由80%提高到85%。5700名贫困残疾人通过扶持解决了温饱问题,1300名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社会保障。落实残疾预防措施,有效减少了残疾的发生。通过实施助明、助行、助听等康复工程,1492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实施助学工程和就学补助奖励,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由92.6%提高到95%,符合条件的残疾考生基本能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残疾人文体生活日趋活跃,五年间残疾人在国内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7枚、银牌9枚、铜牌6枚。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生活,自强不息,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扶残助残环境进一步改善。新闻媒体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社会扶残助残意识逐步提高,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开始起步。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列入道路改造和新建规划,并逐步实施。

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投入不足,与发达地区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不小差距;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社会上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服务残疾人的综合设施尚未建设。加快发展全县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政府主导、统筹安排、讲求实效、加快发展”的方针,努力构建服务残疾人的组织体系、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全面改善残疾人状况。全面解决贫困残疾人生活温饱问题,残疾人基本实现小康;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措施;盲、聋、弱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少年水平;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争取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0%;开展残疾预防,控制和减少残疾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提高残疾人素质。残疾人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

创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倡导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维护残疾人的尊严和权利;普遍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修订健全优惠政策,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进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建设及信息交流的无障碍环境建设。

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建设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设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区残疾人服务体系,增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实力;加快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建设,建设一支“人道、廉洁、高效”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三、“十一五”计划的各项任务目标和有关措施

(一)康复

任务目标: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00例,为50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对15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其家长进行相应培训,受训聋儿康复率达到25%,免费验配助听器100台;为20名肢残人安装普及型假肢,完成10例矫形器安装;组织供应各种残疾人用品用具1500件;对120名肢体残疾人、10名脑瘫儿童、10名0—14岁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对重症精神病患者提高康复服务;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吸收、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康复水平。有关措施:

1、继续实施“复明工程”,密切配合“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培训县人民医院眼科医生,白内障致盲基本得到控制。

2、组织进行低视力患者康复、助视器供应和相关技术人员培训。

3、加强聋儿康复管理工作,选送15名聋儿参加语训,培训15名聋儿家长;规范助听器市场,加强助听器技术、质量监督。

4、开办县康复中心门诊部,开设县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

5、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站)等现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资源共享,形成康复训练服务网络,开展肢残人功能、智残人能力、聋儿听力语言、助视器配戴、精神病防治康复等训练与服务。

6、开展以“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模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加强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为精神病康复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7、完善县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

8、积极筹措资金,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聋儿、肢残人、脑瘫儿童、智残儿童和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给予适当补助。

(二)教育

任务目标: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盲、聋、弱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或接近正常儿童少年水平。

有关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依托县外残疾儿童少年教育资源,将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认真抓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在户口所在地学校随班跟读,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建立灵活的残疾儿童教育管理机制,确保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都能接受正规教育。

2、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家庭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完成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大学教育阶段的学业。

3、做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中考录取工作。

4、加大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及大学教育阶段都能受到资助,杜绝出现残疾学生因贫辍学,使残疾儿童教育纳入政府义务教育优惠政策范围。

5、开展残疾人扫盲教育,逐步推广中国手语和汉语盲文。

(三)就业

任务目标:建立规范、科学、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依法实施按比例就业,采取多形式扶持措施,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残疾人600名。有关措施:

1、贯彻落实《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加强对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等就业形式的指导。加大对企业行政执法、劳动监察和年检年审力度。

2、做好残疾职工稳定就业工作,做好失业残疾职工再就业。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扶持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

3、加大对福利企业监管力度,完善并落实扶持保护政策,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切实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

4、积极发挥各类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大力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规范化的就业服务,每年召开残疾人劳务洽谈会。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

5、积极组织社会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为就业创造机会。

(四)盲人按摩

任务目标:大力发展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盲人保健按摩师8名,经过培训的盲人按摩人员90%实现就业;稳步发展盲人医疗按摩。

有关措施:

1、对盲人按摩实行政策扶持,鼓励盲人按摩人员开业,在场地、注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

2、宾馆、饭店等有按摩业务的服务行业及社会医疗机构中的按摩科室,要优先录用具有按摩技术并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盲人按摩人员。

3、盲人免费参加盲摩培训。

(五)扶贫和社会保障

任务目标:扶持300名残疾人实现脱贫,200名残疾人奔小康,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残疾职工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鼓励帮助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参加各类社会保险,资助农村残疾人参加养老、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险,积极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积极探索无业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措施。有关措施:

1、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规划,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效益农业,培育特色产业,下山脱贫,加快城市化建设中同步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重点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稳定提高经济收入。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辐射农村残疾人,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脱贫奔小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对贫困残疾人帮包带扶。

4、切实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建立特困残疾人救助制度,对重残特困残疾人给予救济、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5、引导、督促社会各类用人单位依法为残疾职工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及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金;建立贫困残疾人个体基本养老保障补助制度。

6、对农村残疾人和城市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象中的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予以经济补助。扩大残疾人康复项目,与残疾人康复有关的项目普遍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

7、加大残疾人危房改造的资金投入,实现助残安居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

(六)文体活动

任务目标:提高残疾人科学文化素质,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文化需求。依托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使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率达到15%以上。有关措施:

1、公共文化、体育场所普遍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特别服务和优惠。

2、广泛开展“爱心赠书(报刊、磁带)”、“入户读书、读报”等活动,便利残疾人及其家庭了解信息,增长知识,充实精神生活的志愿者文化助残活动。

3、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社区、村镇、学校、福利企业和残疾人专门协会要根据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开展残健融合、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艺术、健身、娱乐等自娱活动,吸引残疾人参加,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

4、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选拔、培养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

5、加强对残疾人体育的指导和扶持,充分依托学校的设施和师资力量,积极开展残疾人体育训练,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建立健全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培训体系和奖励制度,选拔培养残疾少年运动员积极为省市输送优秀残疾人体育运动人才。

6、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举办首届全县残疾人运动会,组队参加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推荐运动员参加第八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争取优良成绩。

(七)社会环境

任务目标:大力弘扬人道主义,发扬中华民族扶残助弱的传统美德,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倡导团结、友爱、和谐、进步的社会风尚,逐步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

有关措施:

1、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认真组织“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国际盲人节”、“国际聋人节”等活动;宣传残疾人事业。

2、新闻媒体要进一步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增加反映残疾人生活内容,宣传优秀残疾人和扶残先进典型的事迹;推广开办残疾人专题节目。

3、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建立完善志愿者助残机制。

4、积极推行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和重要公共建筑物时,严格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立无障碍通道。

5、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工作。探索开办手语新闻节目,本地电视台有关节目增加字幕。推动服务行业人员学习、掌握基本手语。试行适合盲(低视力)人、聋人、肢残人使用的通讯设备。

(八)社区残疾人工作

任务目标:把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残疾人在康复、就业、文体、法律咨询等各方面得到切实有效的服务。

有关措施:

1、要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总体规划和建设内容。

2、建立完善社区残疾人协会,开展规范化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加强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和社区康复员的骨干培训工作。

3、充分发挥社区残疾人协会的作用,积极协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做好残疾人工作,密切联系残疾人,维护残疾人权益,反映残疾人意见和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服务。

4、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加大社区残疾人工作经费投入。

(九)法制建设

任务目标:加强对残疾人优惠扶持力度,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有关措施:

1、建立完善的扶持体系。县、乡(镇)要及时制定修订优惠扶助残疾人的规定,村(居)民公约中有扶残助残的内容。相关政策的制定、修订要将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内容纳入其中。

2、贯彻实施《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服务机构、基层调解组织要将残疾人列为重点对象,为其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3、加强普法宣传,将残疾人保障法纳入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残疾人的法律观念,提高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

4、认真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帮助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十)残疾人组织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任务目标:加强残联组织和思想、作风建设,健全完善各级残疾人组织,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加强培养、选拔优秀残疾人干部的工作,加强残联干部培训,提高残联干部队伍和残疾人工作者综合素质。加快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扩大为残疾人服务范围。

有关措施:

1、巩固和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组织体系,加强全县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建设,开展规范化残疾人组织建设。

2、关心、重视对残联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选拔,选拔更多的优秀残疾人干部从事残疾人工作。召开县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做好换届工作。

3、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恪守“人道、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4、加强专门协会建设,活跃协会活动,发挥专门协会“代表、服务、维权”的职能。

5、整合资源,建成一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用品用具供应、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扶贫以及残疾人文化活动等服务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6、发挥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开展康复训练、聋儿语训就业服务、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等活动,规范管理,使之真正成为残疾人之家。

(十一)残疾预防

任务目标:从源头上减少、控制残疾发生。

有关措施:

1、认真执行优生优育、母婴保健、医药卫生、交通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与残疾预防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2、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计生、民政、环保、教育、公安、劳动保障、经贸、交通、工会、妇联、团委、残联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残疾预防工作机制。

3、加强残疾预防宣传工作;利用“爱耳日”、“爱眼日”、“计划免疫日”、“精神卫生日”、“防治碘缺乏病日”等节日,广泛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增强全民残疾预防意识。

4、禁止近亲结婚,加强婚前指导、咨询,减少遗传性残疾和先天性缺陷;加强计划免疫,控制传染病、后天营养不良及脑血管疾病致残;严格耳聋药物的管理,减少药物致聋;严格道路交通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控制、减少意外事故致残。

(十二)残疾人事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任务目标:实现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建立残疾人事业数据库,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提供服务。

有关措施:

1、开办县残联网站,利用网络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2、建立连接到省市残联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立残疾人事业数据库。

3、加强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逐步提高残联干部整体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能力。

(十三)残疾人事业经费

建立发展残疾人事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收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鼓励社会各界多种形式资助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财政预算经费按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崇高而又艰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要按照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为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加强商业街建设安排 下一篇:深化自主创新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