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焊接技术及应用

时间:2022-04-23 06:19:28

浅谈焊接技术及应用

摘要:焊接专业作为制造业中的重要一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焊接教学中应用一体化教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焊接人才,是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一体化教学强调一体化的教学场地、“双师型”教师及一体化教材的有机结合。发展一套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场地 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材

1、“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1.1 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课程的改革

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的的国家教育部和劳动部颁发的只有中级焊工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培养高级工甚至技师的焊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将其分为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门工艺课程”,我们认为在这三者中应区别对待,在“专门课程”内容的制定上要体现区域经济的生产特征,结合生产产品制定相关内容和重点,有利于生产性实习或企业的定岗实习的顺利过渡而实现学与用的成功对接。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2 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建设

从根本上建立起黑板+粉笔教学和电化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理论教学模式,是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

校内实训基地受场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限制,与生产车间客观上差距存在,在大型工装的应用,成型加工工件的变形与矫正等方面尤为突出。在这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将部分一体化的教学设置在与学校项邻的企业车间。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企业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系统化专业建设为载体,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引导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3 关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专业化”是职业教师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方面注重中、青年教师在实践环节动手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使他们带着具体的问题、任务去企业学习实践。使中青年教师在学历和理论知识占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自身的实操能力。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进来、送出去”、学历进修和非学历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努力培养一支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实训平台。

2、“一体化”教学的主要过程

2.1 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2.1.1 重构课程标准

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基本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门工艺课程。

2.1.2 开展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

根据铆焊专业岗位层次的不同要求,实现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完善高级铆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制定高中起点3年制、初中起点5年制高级铆焊班的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开发特色教材2门核心课程;一体化教学项目教材2门,修订实训指导书1本。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精品课三分屏课件1个,丰富本专业教学资源库。

2.1.3 建立多层次的教学平台

通过选修课程、专题讲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的教学平台,目标是最大限度地照顾不同学生不同需求,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

2.1.4 课程综合化

适当增加一些新的跨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便适应社会职业呈现的综合化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综合化、一体化,可以有机、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避免重复讲授,能拓宽学科或专业的知识面,增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从而使学生更快地形成熟练的专业技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对培养综合职业适应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2.2 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

由于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的教学方式,以前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再用了。为了从根本上扭转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现象,开展一体化教学,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定位,编写适合职业中学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教学计划首先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以适应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对“中、高、技师”级焊工的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

2.3 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2.3.1 校内实习

围绕课程教学需要,校企共建铆焊实训基地。实现校内铆焊技术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借铆焊实习实训场地搬迁的契机,合理规划现有铆焊加工设备的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的设备建立焊接检验试验室和金属材料性能试验室。为实现“引企入校”的生产性实习的条件做准备。

2.3.2 企业实习

在现有鞍钢附属企业公司、鞍钢重型机械制造公司、鞍钢建设公司等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选择生产产品有代表性的工艺先进、装备完善的钢结构加工企业,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和现场教学基地,熟悉和掌握专用生产设备的使用及关键工艺操作技能。

铆焊专业的发展得益于在“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经常性的组织活动会议,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的战略布局,研究制定冷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发展方向实施动态调整,有针对性的制定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方案、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合作路径、运作模式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子,为经济区钢结构产业集群的发展和钢铁深加工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4 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在全校范围形成“尚德笃行、行知合一、”的风气。促使全校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承担起民族振兴、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责任。

3、“一体化”教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1)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虽然作了大量的探索, 但规模和内涵建设须提升新层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需进一步丰富。(2)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做中学、做中教”的“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课程体系还须不断完善。(3)双师素质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名师”工程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进一步提高。(4)校内实训条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办学规模相比设备数量、先进性需要提高。

上一篇:对高原地区水汽探测误差成因的探究 下一篇: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