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结合计算机专业论文

时间:2022-04-23 04:52:02

就业结合计算机专业论文

1提出问题

看到论文标题,有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在学校就是学习理论知识,以后就业了,接触到实际问题了,就能从理论联系到实际了,自然而然就会了,所以我们的教学没有必要和就业相结合。那么本文为什么在这里要谈论如何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就业相结合呢?

2认清形势

2.1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要脱节,专业定位不准,课程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专业定位不准,针对性不强,课程学了不少,真正精通的没有,都只是皮毛而已,甚至有的课程因课时不够,老师只讲到一半就结束了;课程设置多年不变,教学理论陈旧,内容过时,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的需要,造成了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脱节,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通过自学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教学都存在着照本宣科,不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听的不明不白,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

2.2缺少项目化实训,发展后劲不足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培养手段相对落后,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课虽然有上机课,但是不能称之为“实训”,只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操作”练习,仅指计算机本专业的东西而已,学生并不能从中了解到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也不能从中积累工作经验,就业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2.3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为例,双师型教师仍大量短缺。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难以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上缺少职业培训和专业实践,许多教师多年以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是一成不变,不能与现实的市场需求相结合,难以达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究竟在哪呢?当学生满怀希望的走向社会时,却发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些较大的公司他们看重的是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技术工人,虽然他们不否认人员再培养,但是他们也希望降低培养成本。而一些小的公司,对计算机毕业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一些,我们的学生也无法去适应。所以他们经常会感叹,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受到过综合程度较高的、系统的培养和训练。

3解决措施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

大家都听说过“名师出高徒”这一说法,所以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决定着教学质量,也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计算机教师的培养中,应注重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随着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我们不可能把计算机所有专业知识全部掌握,但是我们的计算机教师,应该不断的加强学习,紧跟计算机专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学校也要让教师投身到社会实践,通过一些网络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关注市场动态,使计算机的教学更加适应就业的需要。

3.2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3年,要想让学生在校期间充分的学习到专业知识,学校就要建立好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化”培养

这里所说的“素质化”是指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比如“网络广告设计”专业,其课程还应包括素描、色彩、书法、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质”,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2)课程设置要体现技能模块化培养

前面所说的“素质化”课程是为了积累深厚的根基,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而“模块化”课程是着重于“专才教育”,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素质课程(包含文化课和专业修养课)”“项目实践课程”和“就业培训课程”三部分组成,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基石。

3)课程内容必须强调应用性

众所周知,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工人,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我们送出去的学生要懂得把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要以项目(或模块)为单位,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例如“网络组建”模块,可以某种局域网为项目,通过讲授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理解网络传输协议;掌握在不同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各种线材的设计、安装及铺设的原则与方法;学会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如何配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与安装;了解网络管理、资源分配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具备网络组建和维护的基本技能。这样,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从而能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而与实际相联系的课堂教学,也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内容。所以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要突出“学以致用”,避免“大而全”,强调从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哪些知识就讲解、讲透,让学生切实掌握。此外,课程内容还要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延续性。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日后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3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者掌握的应用技能越强,它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而这种应用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训练基础之上。实践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程,才能锻炼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应突出实践环节,实践内容要认真选取,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加设计性的实验,使教学相对独立,形成体系,集中反映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3.4在校期间可以组建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小组

为了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多元化的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建计算机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晚自习和周末有计划的开展辅导教学。以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为例,在学校社团里面最有影响力的协会就是计算机协会,因为这个协会的指导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加入这个协会的成员都是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在这个协会不仅能学习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计算机协会每个月都会在学校搞一次义务维修活动,这不仅服务了大众,也为计算机协会的成员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收获的快乐。

4结束语

通过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在教学方法和就业形势的探讨,我们认为中职生学习计算机专业既要专业老师注入新的教学思维,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树立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本专业知识学习好,才能在将来的紧张的就业形势下,适应社会发展,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作者:王玉静 单位: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微课程开发计算机专业论文 下一篇:市场需求计算机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