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哪些素质

时间:2022-04-23 11:23:37

中学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哪些素质

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与德育和智育,在“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个教育的宗旨上是一致的,并且,体育与德育智育相结合,使“身心完善”全面发展教育成为现实,因此,对体育,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应有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认识水准,且有整套完善的体育课程建设的计划和思路。面向21世纪的人才培养,体育有着不可低估的建设意义。经验告诉我们,在保证基本标准和条件的前提下,应该让各校根据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有所侧重,让各校显示出自己体育教学独特的风格和个性风貌,而不必追求统一化的模式。

1 “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必将是未来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1、从体育教学的情况来看,在经历了从发展素质,增强体质到运动技能技术作为主要手段来发展身体,进入新世纪,都在致力于从量的发展转向质的提高,“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发展潮流应时而发,势如云涌。如此背景与环境下,不难预见,中学的体育教学将呈现出两种基本倾向:一是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原来那种单一提高素质、学习运动技术的教育功能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多样化的以健康、娱乐、生活为目标的多功能教育必将更多涌现而成为主流;二是体育教育的概念将不断扩展和放大。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余暇时间增多,滞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观念也自然地随之而发生变化,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非功利性的,满足身心预约的健身运动将成为人们新的体育观的主体。“终身体育”的观念必将凸现出来,而学习体育将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2、教学目标的变化,使教学的结构必将趋向多向性、多层次性及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和发展的态势。这是未来体育教学的多重作用所决定的。在理论研究中,中学体育教学的多重作用被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们掌握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科学的健身锻炼理论和方法。(2)提高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3)提高学生们对体育科学理论和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和锻炼的兴趣、爱好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并为此奠定良好的基础。(4)体育教学的过程同是美育的过程。把美的意蕴有目的地注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为获得健美的体态、健康的体质、高昂的生命活力和高尚的精神品质,从而为适应并创造社会的现代化提供教育的保证。(5)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3、体育教育全由体育职能部门承包下来的“保姆式”体育管理方式变得陈旧而迫切呼唤变革。一个共同的趋势是提倡师生共同参与,除了课程教学以外,其他的体育活动内容都应让学生们自主化,让学生们自己去组织,充分地发挥和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4、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应当首先放在解决教育目标和转变观念上。当前,仍沿用一些陈旧的注入式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学习还普遍存在,仅仅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这与教学中的体育观念不无关系。因此,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教师,都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观念,不能只着眼于上好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而忽视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期间的体育能力,除了培养学生必要的运动技术技能外,应考虑“终身体育”的要求,将体育教学内容与未来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体育成为学生们认识价值观的一部分,并逐步内化为一种品格。因此,未来的改革应以教育观念和教学目标的变革为先导。

5、体育改革应与学校体育进行有效的衔接,并成为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变革的源动力因素。

当前的体育教学衔接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学体育的发展。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千差万别。有效地衔接、协调地发展在困扰着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为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并终将促进中学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进行变革。

2 体育教学要加强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的掌握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田径教学的起泡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3 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一)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喝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上一篇:谈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模式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