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视频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时间:2022-04-23 11:17:03

用微视频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摘 要: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改革要顺应时展,充分利用新媒体、新的教学手段,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已成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改革;微视频

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自从网络渗透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以来,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教学尝试更是比比皆是。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也在尝试用微视频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升课堂效率。

一、时代倒逼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智能终端广泛普及,学生每天都被网络浸润着,信息获取量大大增加,快速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已是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如果我们还用书信时代的思维习惯去影响他们,显然有点不合时宜;如果我们还是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那学生必然是昏昏欲睡。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都知道,“满堂灌”的结果是学生都被灌倒,老师最后一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影视后期特效合成――After Effects 》应该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但就是这样一门具有趣味性、实操性又充满成就感的课程,课改前后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截然相反的。以前总以为在课堂上把课讲好,知识点讲清楚,学生就完全理解掌握了,可结果是,不管你怎么卖力,学生就是不买你的账。后来,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是机不离手,且一个比一个高端,学生每天涉猎的信息量也相当惊人,要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得变招,得在课下下大功夫。

时代在发展,老师必须与时俱进,要用开放的思维去面对世界,把获取知识的课堂教学变得简单、有趣且内容丰富,否则我们将被学生抛弃,信息时代倒逼著我们教师去改变教学模式。

二、用微视频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怎样才能把枯燥的知识快乐地传递给学生呢?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呢?怎么才能把课堂变得高效率、高容量?这些一直是众多教师努力探讨、实践的问题,制作微课、开展慕课,实现优势资源共享,解放老师的讲授时间,让老师抽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指导学生;翻转课堂,利用网络和智能终端,占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把原来的课堂学习变成提前学习和预习,把本来老师的课堂传授知识变成解决学生问题,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这些尝试都符合信息时代学生的特点。

基于当前学生的特点,我们也熟知视频在知识传达方面对一个人的兴奋点冲击最大,所以我在我的教学中尝试着引入微视频,用微视频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老师把重要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提前看,反复看,大大减少了老师在课堂上的工作量,有时间有精力去处理一些疑难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重要知识点微视频化,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方便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微视频的引入压缩了课堂时间,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放在课下,解决作业和问题留到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我在讲《影视后期特效合成――After Effects 》-----《中国书法字特效》一课中,将制作书法字特效的“矢量绘图”工具的使用,提前做成了微视频,通过手机发给了学生,学生课下进行了知识预习。并且我还利用书法字特效做了一个关于中国文化的短片,也提前在手机上展示给了学生,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兴趣点,每个学生都在盼望快点学到这些技能,盼望上课时间的快速到来!所以,一到上课,迟到的人少,睡觉的人几乎没有了,并且讨论热烈,作业认真。

同样是一节课,变了变形式,学生还是原来的学生,课堂效果与原来截然不同,课下学生主动预习、充满期待;课上学生积极踊跃、信心满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微视频应用到课堂中的具体分析

1.应用对象

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2015级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2.实验目的

验证微视频在课堂学习中的运用效果: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学生学习方法的使用、学生技能的拓展。

3.实验内容

传统课堂老师满堂灌与微视频应用于翻转课堂,后者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是否有明显提升。

4.学习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据以上调查分析,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学习方法使用方面、拓展技能方面,以前老师满堂灌时各项分值没有超过4.0分的,而微视频介入课前、课堂翻转之后,调查得分均远超4.0,可见微视频在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习方法、学生技能素质方面都有不少的功劳。

四、微视频引入课堂需注意的几点事项

1.微视频的制作要适合学生

我制作的微视频有两种,第一种是针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做的讲解,这一点让我省了很多事,在课堂上,不再机械地重复讲一个知识点,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看视频操作。第二种视频是我将本节效果和课外拓展做成视频,一方面是提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他要干什么,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

2.微视频只是辅助教学,要找准定位,勿喧宾夺主

微视频的制作不能太泛,它只是教学过程的有益补充,不能完全取代教学。微视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学生学习效果的监督与评价,还得靠老师去做。所以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引导、监督、评价,促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一点很重要,我在课堂上采用分小组协同学习,组内相互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然后小组内相互评价,选出最能代表本组的作品参与班内点评。这个过程,虽然学生是主体,但老师要控制课堂的主线,当好导演,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强调重难点,肯定学生的创新点,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

3.正确把握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度

微视频在课堂新知探究方面,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来;微视频也解决了因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微视频的引入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节约时间,也给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提供不限时空的学习资源,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课下看视频慢慢解决。但是在微视频给课堂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的不足之处,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依赖微视频,用微视频替代教学全过程,会让老师失去主导的地位,而学生则会变成会模仿的工具,人云亦云的鹦鹉。所以,微视频在课堂中的应用,要把握一个度,有利于教学时我们就使用,不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反而让学生产生惰性的时候我们就弃用。

参考文献:

[1]钟绍春等.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2):106-110.

[2]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3]刘小晶,张剑平.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01-105.

上一篇:岩石破碎巷道穿层钻孔施工技术 下一篇:浅谈学生校卫队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