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教学

时间:2022-04-23 08:19:09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成效。这既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生物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通过我校的课堂改革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一堂成功的生物课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 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参与者,学生尽管是课堂上的被引导者和知识的接受者,但他们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非常重要。新课程倡导师生多向交流,即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这样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同时,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切之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成效。

二、 课堂中灵活运用教学设计

1.备课

在传统教学中,备课仅仅是强调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然教师起到了教授知识的作用,却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新课标除了要求教师掌握教材、备好教材的同时,还要尽量收集制作一些教材上没有却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教师只有在备课中进行大量的阅读查证,上下求索,才可以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将实际联系理论,使课堂生气勃勃、妙趣横生。同时,也要求教师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懂得因材施教、分层次备课,善于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和教师产生共鸣。

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备课必须思考的问题。

2.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导入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努力用最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学习“伴性遗传”时,我通过《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来引导学生:“如果林黛玉是色盲,她和贾宝玉假如真的结婚了,那么他们所生的孩子中会不会出现色盲?如果出现,应该是男孩还是女孩呢?”这样学生们的兴趣大增,讨论激烈。

又如,在讲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时,利用世界杯的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球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及自身是如何处理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的。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组织相关的讨论,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相信经过学生自己的学习与讨论,对知识的理解一定优于教师“填鸭式”的讲授,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生物学中蕴含无穷奥妙,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

3.提问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将学生引入课堂,而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需要课堂提问的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问题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其中,教师能否提出好的问题是教学的关键。要提出好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能够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自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提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系统吗?”问题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内容,自己去书本中寻找答案。但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概括性和新颖性,同时也要注重问题设计的效益,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设计出关键性问题。

三、 课堂中应用多媒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也走进了课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所设计的问题予以展示,改变了“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既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传统的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无法为学生展现自然界生物的千姿百态,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既能够拓展课本知识体系、教学时间和空间,又能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与外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从中可以体会到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是未来中学生物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当然,随着观念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还需要深入的探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广大中学生物教师应不断实践创新,真正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的现代化。

上一篇:女孩与四重奏 下一篇:平安银行大换帅 混业经营“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