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本的知音,课堂的知音

时间:2022-04-23 07:14:57

做文本的知音,课堂的知音

《伯牙绝弦》是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在周老师的课堂里,我们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

一、教学设计简约,教学过程扎实

第一块:品味词句。周老师用两三句话,引出课题,简洁。然后引导、带领学生老老实实、一句一句地诵读古文,读出了古人特有的节奏、韵律和意味。

第二块:看得到画面,听得出心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周老师和学生在激情和智慧的交流、对话中,将文本的描述还原成了一种场景、一种意境,乃至一种境界,拨响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心弦。伯牙高山一样的志向,流水一样的情操,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来凸现,让学生体会到了一种美好和温暖。

第三块:深入与文本的对话,从而产生与文本的共鸣。进一步体味和探究,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竟然用如此凝练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古文的魅力。周老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入脑入心地品读,让语言文字深入学生之心,从而带动学生深深地思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教学策略精当,目标达成有效

在本文的教学中,周老师准确地发掘文本中的训练点,实施了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理解古文的方法以及学法的指导与归纳,并在自学环节中理解、运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周老师选择了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文章的整体把握。先是整体读文,读整篇文章;然后是整体理解,整堂课通过“读通、读懂、读深、读熟”,步步深入,把学生带入生动、具体、形象的文章意境中,因而学生能较好地体味、分析语言。

三、课堂有感染力,给了学生比较自由的空间

周老师的气场足够大,示范性强,以诵读感受为载体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教学很大气,感染了学生,学生学得愉悦、轻松。在课堂上,学生得到了发展,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好,放得开,与老师的激励与适时的点拨不无关系。当然,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注意张弛有度,会更符合这一篇古文的特点,也会将孩子们无论是朗读还是诵读时“声音过于高亢”的不足消解了。

一堂课是展示,是借鉴,带来启示,也带来思考。

一、可初步揣摩表达技巧

从古文字中吸取表达的精华,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选编者之所以要选编文言文,其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文章,认识到中华民族灿烂的语言艺术,感受到古文的精妙,从而激发学生们喜欢它们,探究它们,在孩子们的心田埋进一颗种子。比如伯牙弹琴如何高超,我们不得而知,但闻子期善哉善哉之声,这样的侧面描写,如果在教学中有所点到,是否会更好?

二、教学目标可与单元教学目标呼应

本文放在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个专题中,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之一即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音乐是用来表达人类丰富情感的艺术,能咏志,还能交到知己,这等妙处,在本堂课中被弱化。如果在教学中能对单元教学目标有巧妙呼应,让学生不仅为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动容,还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那么弦尽音未尽,余音将久久萦绕在学生的耳际,弹之不走,挥之不去。

上一篇:消除盲区 劳动力管理软件浮出水面 下一篇:叫醒你的感官来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