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学生的计算能力

时间:2022-04-23 04:59:05

略谈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要】 面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现状,我认为“粗心”不仅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能力”问题,而能力不足,单靠批评指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靠有效的训练.

【关键词】 计算现状;原因解析;实施措施;循序渐进

一、目前数学教学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场景一:学生考完试,考试试卷下发后.

老师:“同学们先反思自己的试卷,不明白的和同学们交流,然后我请小组代表讲解难点重点……”

开始反思交流,学生们总会抱怨.

生1:“这道题我会做,怎么错了呢?唉,又是计算错误,当时认真点就好了,我就能过百了. ”

生2:“这道题我也是计算错误,气死我了. ”

生3:“我这次计算丢了15分. ”

……

在讲解试卷之前,老师又会说:“要是计算不粗心,大家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

场景二:从事数学教学以来,和家长交流沟通时,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反馈.

家长1:“孩子不算笨,但总是因为计算上小小的失误,丢失了不该丢失的分数,一点都不认真.”

家长2:“老师,我孩子在家做作业时老是粗心,计算出错. ”

……

场景三:数学组办公室,批作业或是批考试试卷时,时常听到不少老师埋怨.

教师1:“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连简单的计算都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基础好的学生的计算结果也经常出错. ”

教师2:“我统计了一下,这次考试第四题解方程计算专项这么简单,我们班平均每人得扣5分,全对的没有几个. ”

……

可见,计算成了很多学生数学学习上进步的拦路虎.

二、原因解析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时学生计算能力弱,家长老师都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低下,都是“计算器惹的祸”,长期使用计算器,减少了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对数字的不敏感,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问题的出现,以致中考取消了带计算器. 可是计算器的取消,并没有改善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 甚至以后带的这几届学生计算能力似乎越来越弱,再后来的一段时间,学生的计算能力弱,家长和老师一般也总会把这种失误性的丢分归罪于“粗心大意”,并习惯于从“端正态度”的角度批评教育孩子. 其实,我认为“粗心”不仅仅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而能力不足,单靠批评指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也有相当多的老师只着重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而忽视对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 可见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学生对简单的公式、公理、定理进行记忆、理解,不明算理,机械地照搬公式,不能进行灵活运用;有的学生不注意观察、盲目推演,缺乏简捷计算途径的意识;有的学生对提高计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他们总是把“粗心”“马虎”作为借口.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理解掌握很快,可是在自己进行练习的时候,经常出现错误,而很多原因可以归于计算错误,常常出现知识要点掌握了,方法会了,计算屡屡出错,所以数学学习的效果不理想. 这是目前数学教学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让我们有时真的很无助. 为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成为我教学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

三、措施实施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靠有效的训练.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我们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 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如开火车、抢答、闯关卡、每天一练等.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多讲解解题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的来龙去脉,这样知道解题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将提高兴趣.

(二)要求学生明确概念,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各种计算所需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和一些常用数据,对于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的理解的深刻程度直接影响方法的选择与计算速度的快慢. 概念模糊,公式、法则含混,必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 既要学生对计算的方法“知其然”,也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懂得算理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计算教学,否则就是灌输.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计算时,如-5 - 3 = ?经常有学生得到-2,而-5 + (-3) = ?学生知道是-8,但事实上-5 - 3 = -8,为什么是-8不是-2?学生不知道-5减3就是-5与-3的和;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遇到-2x = 5,一些学生会得到x = -■,标出来让学生自己检查,学生竟然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而实际上-2x = 5,两边同时除以-2得:x = -■;再例如,在整式(2x2y)3(-7xy2) ÷ (14x4y3)的计算中,学生在计算时如果弄不明白计算顺序,可能会先算乘法,而实际上是幂的优先级最高. 可见如果学生不理解算理,只会模仿老师的格式,越学越混乱.

计算时应注意简便计算及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 例如5678 × 5680 - 56792,如果按照计算法则将会很复杂,可是如果利用平方差公式来解决将大大减少计算量:

5678 × 5680 - 56792

= (5679 - 1)(5679 + 1) - 56792

= 56792 - 1 - 56792

= -1 .

再例如(a - b)3 ÷ (b - a)2 + (-a - b)5 ÷ (a + b)4,如果利用计算顺序的计算也很复杂,但是如果做以下转换再利用整体的数学思想,就能很轻松地解决:

(a - b)3 ÷ (b - a)2 + (-a - b)5 ÷ (a + b)4

= (a - b)3 ÷ (a - b)2 - (a + b)5 ÷ (a + b)4

= (a - b) - (a + b)

= a - b - a - b

= -2b.

可见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就能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抓好口算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口算是学习有理数计算、整式、解方程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应从口算能力着手.

随着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题的难度,要求应当由易到难、由低到高,逐步提高. 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 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计算,如25 + 75,20 × 5,25 × 4等. 为了提高计算的速度,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仍也是必要的,20以内加法、减法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自然数的平方数,1到10的立方,像■,■,■这些分数与小数的灵活互化,简单的勾股数,特殊三角函数值. 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扫除障碍,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提高计算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知道,学生大多数时候不是不会计算,而是在计算中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口诀了,或是小数点点错了,这些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 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以下好习惯:

1. 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审题错误,计算再正确,照样是劳而无功. 审题时要求学生看清数字、计算符号,观察数的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考虑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能不能简便计算,确定计算方法,才能计算.

2. 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书写是否认真,格式是否规范,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也直接影响到计算的正确性. 如果过程写得不规范,字写得看不清,在计算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漏写或错写数字和符号,此类的错误,都是因为书写不认真或格式不规范造成的.

3. 培养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计算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少出错,提高计算正确率. 验算的方法有多种,如按步骤逐步逐步地检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代入原题验算,看是否符合实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凡遇到计算都要强调和坚持验算,让学生引起重视.

4. 培养有错必改的习惯

改错比做题更重要,否则会的题还是会,不会的题还是不会,就失去了练习的意义. 另外,在教学中定时地开展改错训练,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粗心的错误. 将大家平时易犯的错误一一陈列,自己对照自己的实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次就会少出现相同的错误了.

5. 要求学生使用草稿纸的习惯

草稿纸展现的是解题思路,如果没有草稿纸的话,这一步推出来了,往往又忘了上一步是怎么得到的. 检查过程中,如果连演算过程都可从草稿纸上清晰找到的话,会节省大量时间.

可见认真审题、冷静思考,规范书写,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是防止学生计算错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准确性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长期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复杂的教学工作,必须让学生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以上各点虽不全面,但相信只要能认真落实以上各点,必将为我们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探析 下一篇:将错就错,错出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