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宜兴吴氏家族与紫砂的兴起发展

时间:2022-04-23 12:14:35

浅谈宜兴吴氏家族与紫砂的兴起发展

摘 要:宜兴吴家从十六世纪初的吴纶,到十八世纪初的吴梅鼎,一直和宜兴紫砂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为对茶的喜好,引发了“家僮学艺”,无意之中就介入了宜兴紫砂的制作,并凭借自己和吴地文人相交深厚的优势,为宜兴紫砂的早期发展和推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吴氏家族;紫砂;发展

1 前言

紫砂壶历来有赞誉不断,其良好的质地,古朴的外形。宜兴紫砂壶,因其造型千姿百态、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独具匠心,手工艺精美绝伦,成为造型艺术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审美体系。

2 宜兴吴氏家族与紫砂的兴起发展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的创始人为供春,吴骞在《阳羡名陶录》中,考证为“供春,实颐山家童”。吴颐山指的就是吴仕,吴仕之父吴纶是一位无意仕途,醉心山水的“茶痴”,对茶有特别的爱好,在“武林吴苑”间遨游,与当时“骚人墨士往来倡酬”。

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在考证供春时有记载,说:“人皆证为龚,予于吴卿家,见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前文中提到,吴洪裕字卿,家中是有许多茶具。周高起的名著《阳羡茗壶系》,是在吴洪裕、吴洪化两位的大力帮助下写成的。周高起的记述,还指出一条重要的信息,这就是当时的制壶高手时大彬也帮吴家做过茶壶。吴家后人吴梅鼎在其《阳羡茗壶赋》中说道:“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缅稽先子,与彼同时。爰开尊而设馆,令效技以呈奇,每穷年而累月,期竭智以殚思。”说明吴家确实曾“开尊设馆”,请当时制壶名流“效技以呈奇”。

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给各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文人学士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地处江南的宜兴,在这场历史性的转折中,所受到的冲击是非常特殊的。南明“小朝廷”南逃时,宜兴许多忠贞之士追随而去,其中就有被拜为“宰相”的吴炳、吴贞毓等。他们就是吴家的子孙。光绪八年的《重刊宜兴县旧志》里记载,吴炳是吴仕的嫡系曾孙。由吴仕“读书颐山”而引发的吴家近一百五十年的紫砂情缘,到此似乎接近尾声。然而,吴家的喜好“闲云野鹤、广交朋友”的文雅之风,毕竟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在康熙年间,吴家又出了一位直接家传的奇才,他就是清代著名文人、赋学名家吴梅鼎。

清嘉庆《宜兴县旧志》记载:“吴梅鼎,一(下转第78页)名雯,字天篆,郧襄宾备道正己之孙,示弱冠而孤,事祖母及母,孝养备至,工诗词、善书法,精画山水翎毛,与兄天石并称一时,著有《醉墨山房赋稿》、《醉墨山房词稿》行世。”吴梅鼎一生不在功名,也好结交各路朋友,和当时的文人周容、紫砂传人许文龙等都有交往。顺治末康熙初,年轻的吴梅鼎充分发挥他的文人天赋和天才般的想象力,写下了传世名作《阳羡茗壶赋》,成为讴歌宜兴紫砂、记述宜兴紫砂文化的重要著作。

宜兴吴家从十六世纪初的吴纶,到十八世纪初的吴梅鼎,一直和宜兴紫砂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为对茶的喜好,引发了“家僮学艺”,无意之中就介入了宜兴紫砂的制作,并凭借自己和吴地文人相交深厚的优势,为宜兴紫砂的早期发展和推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后又有诸多文人参与紫砂的收藏和传播,特别是“开尊设馆”,也推动了紫砂造型艺术的进步,他们家和诸多江南名士的世代联系,也为紫砂在文人中间的流传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吴氏后人都直接用文字描绘或记录了当时的紫砂作品、制作过程、工艺改进等方面的实际情形,为以后深入研究和继承发扬这一传统工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财富。

3 结语

紫砂陶艺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具有丰富文雅的造型语言,独秀于陶瓷艺术之巅。一件紫砂艺术品的艺术魅力,并不仅仅是语言能够表达的,更多的需要欣赏者自己去品读。紫砂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民族民俗文化的载体和纽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艺术思维等,从历史、宗教、文化、艺术、民俗等等方面进行探索,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上一篇:浅谈《菱秀提梁》壶的造型艺术及思想境界 下一篇:浅析紫砂雕塑作品《削足适履》的艺术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