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幸福教育体系的实践

时间:2022-04-22 09:57:01

构建幸福教育体系的实践

一、构建让教师乐教、善教、教得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系

在幸福教育体系之中,教师首先应该是幸福的。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

首先,引导教师乐教。教育教学看似烦琐,但从不缺少美丽的风景,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发现美丽的眼睛。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从不缺乏快乐的源泉。我们要注重对教师的引导,鼓励教师认真阅读有关教育理论、幸福理论和文化理论的书籍,以积极心态认同和乐于从事教育教学活动。

其次,促进教师善教。顾明远先生说过:“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校建立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希望老师能从实践层面逐渐走向学术研究,提升理论水平,为教学改革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最后,确保教得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按学生“学”的逻辑结构设计教学,以学定教,确保教师教得有效。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应当怀着理想从事教育,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努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教师职业的尊严、快乐与幸福。

二、构建让学生乐学、善学、学得愉快的学习机制

幸福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幸福生活指数至关重要。

首先,改革课程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从当前创新人才培养这一目标来看,越来越注重课程结构设置的整体优化,而不是孤立、分化的各行其是。为此,学校积极探索以国家标准课程设置为主、以校本探究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为辅的课程设置体系,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和潜能,为学生将来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策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思辨内化的习惯和能力”为重点,推行“学案导学”模式,建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机制,促进学生善学。学校推出的“卓越课堂暨导学案使用示范课”的活动在师生中反响强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一句口号落实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从学校到年级,从教研组到各个备课组,将着力打造各具学科特色的导学模式,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思辨内化的能力。

最后,积极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地发展,体验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愉悦。学校近些年开设选修课,实施体育艺术走班制,成功举办了以大阅读课堂为依托的“我阅读 我思考”主题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及各种主题年活动等。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校本拓展课程的实施途径,创造性地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有力推动了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展(目前学校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均开设有选修课,共130门)。同时以学校体育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元旦文艺演出等平台为依托,各种社团活动开展得精彩纷呈。学生社团已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学生自治组织,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保障机制

构建幸福教育体系,还需要建立尊重学生、不体罚学生的保障机制,建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保障机制,建立保证高质量的运行机制。在考试的重压下,学生要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和来自各方面的心理负担;教师也存在着职业倦怠感和心理负荷。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建立全面的教师考核体系;并依托学校教育督导组、教学督导组,规范和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幸福教育和谐、顺利进行。

作者系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上一篇:做孩子们“身心成长的导师” 下一篇:浅谈路桥公司施工项目合同管控要点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