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人才培育方案与专业建设策略

时间:2022-04-22 06:49:46

冶金人才培育方案与专业建设策略

冶金工程是研究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属或化合物,并制成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材料的工程技术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值新材料制备的冶金科学、冶金工程的强化与节能、冶金过程计算机仿真与优化控制、冶金资源的综合利用等领域被广为关注。冶金行业势必由迅速发展时期过度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设备先进、高效的生产时期,这种转变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模式。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较高办学水平,被列为学校特色专业。其目的是通过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改革,以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专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1]。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修订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冶金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能在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学生要求牢固掌握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材料科学基础等基础理论,加强对信息科学、管理科学、资源与环境、能源利用等学科知识的学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一)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原则

为遵循本科阶段加强宽口径、普适性的培养要求[2],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本科设置钢铁冶金、有色冶金两个专业方向,采取“4+4”人才培养模式。即前4学期同一教学计划,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后4个学期按市场需求,分专业方向学习专业主干课程、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3-4]。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3个基本原则[5]:(1)重基础,必须开设冶金工程专业普适性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从广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面;(2)强能力,符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基层骨干技术人员,与其他重点大学面向企业中高层就业的市场定位区分开来[6];(3)结合地方行业、湖南省钢铁和有色冶金行业特点,适当加强相关课程的教学。另外,总学时调整为2300~2350学时,总学分控制在175~185之间。

(二)人才培养方案结构修订

根据3个基本原则,培养方案的学分与课时主要变化有:毕业总学时由2502学时(187学分)降至2356学时(177学分);为强化基础教学,大类专业课程中核心课程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课时均有增加;为扩大知识面与视野,了解冶金专业前沿,选修课由96学时增加到128学时;相应地,专业课程必修课程由296学时(其中包括大类专业课冶金实验技术48学时,新方案中该课程归入专业核心课程)降至248学时。这并不表明专业课不重要,而是说明专业课程课时偏多,重点应该偏向于讲授理论内容,适当减少工艺与操作内容。修订前后培养方案结构见表1和表2。修订后课内学分要求:必须修满177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42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35学分。课外学分要求:必须修满13学分。平均学分绩点不少于1.8。

(三)主干课程的学时调整思路与措施

(1)强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总学时减少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学时,见表3。

(2)扩大冶金工程专业知识面,即增加边缘课程与选修课的同时,适当减少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时。如在大类专业课程中增设冶金资源与环境、冶金过程检测与控制,均为必修课。

(3)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如冶金节能技术、非高炉炼铁、特种冶金、生物冶金、再生金属冶金、冶金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

(4)强化实验、实习与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参考德国弗莱伯格大学安排的实践课程,如专题讨论、冶金实验、生产实习、课题论文和毕业论文[7],学校冶金工程专业开设的实践课包括钢铁冶金综合实训、钢铁冶金实验、有色冶金综合实训、有色冶金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冶金传输原理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另外还开设了冶金课程设计,实习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二、冶金工程专业建设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内容[7-8]。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以培养知识结构强、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三强一高”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以及“一专多能”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加强与企业横向联系,强化产、学、研的地位。

(一)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与研究

以“创造差异、错位发展、彰显特色、成就品牌”为办学宗旨,实行“学科交叉”、搭建模块组合式课程结构体系,强化冶金节能与环境意识,强化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在冶金中的应用。近几年进行了钢冶金学重点课程建设,应用型本科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冶金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探索,冶金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冶金与材料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与实践等课题研究。

(二)加强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教改工程”,着力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学生。始终坚持以新设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坚持以“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方位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致力于专业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办学机制、教学管理的创新。(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工作中,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将课堂上教师个人讲授为主变为师生互动方式,将单一的课上教学变为课上教学和课下网络师生交流相结合,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方式变为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和粉笔加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将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传统考试变为既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又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开展以老带新活动,努力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老教师认真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工作,言传身教,做好传、帮、带。青年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求教,互尊互敬。(4)设立课程小组。冶金工程专业设若干个课程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门主要专业课,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若干名主讲教师和助课教师组成。课程小组的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组长由教授担任,主讲教师由教授、副教授担任。(5)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实习教学。增开工艺性、模拟性、仿真性实训。充分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再现生产现场实况,制成多媒体实践教学课件,解决在学校和现场都无法掌握的生产工艺内容。

(三)开放式办学,博采众长,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

冶金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为提高自身素质,与省内各大冶金企业建立了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邀请国内专家来校交流、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近年来,冶金工程专业教师与华菱集团、中国铝业、冷水江钢铁公司、萍乡钢铁公司等建立了密切技术合作关系,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也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创造了效益。在省优秀实习基地(衡钢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双导师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了师资队伍,丰富了实践知识;拓宽了就业市场,近几年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三、结语

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才培养方案在不断完善,不断优化过程之中,特色专业建设任重而道远。今后将继续以“钢铁品质”教育为主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9];构建学科交叉、强化实践的课程结构体系;做好冶金工程专业课的教材建设,将冶金、材料领域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引入到教材与教学中;深化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探索冶金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解决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职业素质和能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冶金工程专业实习基地与网络教学环境。

上一篇:从美术教育谈中国画气韵缺失与策略 下一篇:鉴于AGIL模型的远程教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