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04-22 01:48:06

浅谈小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历史中的情感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健康而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并借助于直观教具,较为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进而化为学生意志和行动的教学艺术。下面就小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情感教学在历史课中的作用

情感产生于认识,又反作用于认识,推动认识的深入发展。历史课中情感的扩展和意志的改变,最终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转化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积极向上的行动,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历史课培养学生情感的内容

历史课中,培养学生情感的内容应该有很多,比如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尊严、民族的团结与和睦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又如态度鲜明的是非感,不畏、敢于仗义直言的正义感,以天下为己任、献身社会与事业的责任感,诚实守信、关心他人和勇于助人的友谊感等道德情感教育;再如勤于学习、大胆探索、刻意追求、勇于攀登的精神,意志坚定、顽强拼搏、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精神,维护正义、信奉真理、敢于斗争、绝不妥协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等理想情感教育。

三、历史课情感教学的实施

1、教师要树立情感教育意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和历史知识的特点,尤其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要有情感教育意识,这是讲好历史课、实现历史教学目的、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

2、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感教育。历史本身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丰富的感情,对学生来说只是客观存在,只有将其传递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历史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

3、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升华学生感情。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在听讲的同时有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余地,学生在思索中求理解,消化中求巩固,在发展思维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和感情的激发,逐步得到升华――从情绪到情感,最后再上升到情操和意志。

总之,情感教学在历史课中的运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具有图片、模型、投影等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正如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可见,历史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教学艺术在历史课中的运用,只要教师控制好情感在每一个阶段的收敛,把握好情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体现,就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运用 下一篇:浅谈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