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评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22 01:37:51

非正式评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新课程形式下,对学生的评价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究,运用非正式评价的方式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非正式评价;教学有效性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人从事任何活动都要有一个动机,学习也不例外,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动机,这个动机与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很大的联系,但笔者认为,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师的联系更大一些。原因是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冲动多于冷静的思考,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体现在非正式评价中更多一些。

正式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导向、监督、检查、诊断和改进等多种作用。但是,在教师从事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是严格依照科学的程序来实施评价活动,评价的程序和要求是以隐性方式来调节老师行为的,这种评价就是非正式的评价,它渗透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的各种活动之中。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听赞扬,高中学生更是这样的情形,适当的赞扬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但过度的赞扬反而会出现相反的结果,除了赞扬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鼓励和批评。这样双管齐下,会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些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非正式评价中。

非正式评价是在真实的环境中,没有固定的结构和模式,是师生之间一种共同进行的互相评价的过程,没有预设,没有控制,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发性,但却会对学生的身心有很大的影响。

二、教师进行非正式评价的注意事项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长期学校教育的结果,是教师的教学结果,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自身的学识修养,同时还要有完善和高尚的人格修养。这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评价,才会被学生认同,并能去做,才会保持一个长期的学习动机。

三、非正式评价中的几个案例

非正式评价是形成性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这种方式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的认识,同样也是学生体会教师对自己的关注程度的一个方式。

案例一:激励学生动手做实验和设计实验的热情

作为普通高中,实验设施并不是很完善,学生的做实验能力不是很强,而学校的师资有限,安排的实验仅能做演示,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很不利的。所以笔者就采取了激励学生做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评价。例如,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每次都会找一些实验能力相对较差或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一起进行,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出表扬,对于做得差的学生及时指出他的失误在哪,同时,用赞许的语气对他说:“相信你会设计出更合理的实验方案,老师的实验室为你开放,只要你有合理的实验方案,老师一定让你做”。这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有很多学生在实验室实现了自己的实验设计与验证,尽管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实验难度,但对于学习化学来说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的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高了,在我休息时,都会有电话打到家里来请教化学问题,这样的一个学习态度怎么会学习不好化学呢!

案例二: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加以指导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但要理顺自己的教学程式,还要理顺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却有很多时候是介于文理之间的,有相当多的零散知识是很头疼的,这就要求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这门科学。基于这样的学科特点,笔者很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学习能力相对差一些的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很注意学习能力高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时向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加以介绍,这样在学生之间就有一种比的势头,并能促进学习能力高的学生能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会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当然学习兴趣就高了,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为什么要关注非正式评价,笔者从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成果得到了几点想法。

第一,学生和家长关注的是成绩,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学习成绩的关键。没有好的学习动机,就没有好的学习成绩,那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是不利的,同时,没有足够的知识充满头脑,将来学生的发展也是不乐观的。

第二,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但正式的评价形式单一,不能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非正式评价,能从不同方面发掘学生的优势,也会让学生把这优势加强,这是一种好的方向。

第三,现在学生一般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过多的宠爱而失去了他们本身应该有的一些能力,在学校能得到教师的一些信任和帮助,会让他们的行为能力提高,同时也会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尽管教学的评价很大限度地受制于高考的影响,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评价也会发生变化,非正式的评价尽管不能更多地与具体的成绩挂钩,但成绩的取得与非正式评价却有着重大的联系,教师能把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评价联合起来,这样才会既教书,又育人,同时又能把自己的职业做得更好,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一个质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高凌飚,黄韶斌.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J].学科教育,2004(02).

[2]梁文江.学生评价的重新构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作者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致远中学)

上一篇:浅谈几何画板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初中音乐有效教学途径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