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能源利用的钢铁工业论文

时间:2022-04-22 01:34:30

二次能源利用的钢铁工业论文

1钢铁工业二次能源利用概念和现状

钢铁企业中的大部分二次能源还未被利用,到目前为止钢铁企业显热回收率约50.4%,冷却水显热回收率约1.9%,近几年我国钢铁企业二次能源回收的主要技术设备包括高炉炉顶煤气发电、炼焦煤调湿技术、焦炭干法熄焦技术、焦炉煤气上升管余热技术、烧结余热技术以及炉渣显热技术等。我国目前正在投产和在建的CDQ约200多套,每年能够处理焦炭1.58亿吨,部分重点钢铁企业的干熄焦率已经达到了80%。现有TRT装备高炉700多座,大部分是湿法除尘,目前我国的TRT由于高炉生产与TRT不协调,导致发电量普遍比较低下。我国在建的烧结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约200套,大多数的设备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无法满足汽轮机的要求。近几年副产煤气的回收利用率逐渐下降,在以后的应用中还需要不断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冶金炉窑废气余热利用技术可以通过换热设备,进行热转换。

2钢铁工业二次能源利用途径

目前钢铁企业二次能源利用途径主要集中在焦化工序、烧结工序、高炉炼铁工序、转炉炼钢工序、连铸工序以及轧钢工序等。目前焦化煤气工序上升管温度要超过1200℃,仅次于干熄煤的能量,这项工序的二次能源回收技术还处在研发中,可以在工序中采用煤调湿技术(CoalMoistureControl,简称CMC),调整配煤中的水分,这项工艺的使用能够极大的提高焦炉生产能力,减少炼焦耗热量,也能降低煤炭成本,延长焦炉使用寿命,具有工艺流程段、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等优点。此项技术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降低入炉煤水分的同时,也会造成超细煤粉漂浮在空气中,增加入炉配煤中量,很难清除碳化室和上升管的石墨,也会导致粗焦油中的杂质增多。针对整个煤气系统来说,管道线路长,用户也非常多,压力波动很大,为提高煤气余热利用率,还需要不断优化改造转炉煤气净化系统、热力发电系统等,针对转炉煤气净化系统可以改造汽化冷却烟道的活动烟罩,保证除尘效率和压力,也能极大的稳定煤气回收量,此项技术的改造,能够保证转炉煤气回收量达到836Gj/t。针对热力发电系统可以建立汽轮鼓风机组、锅炉以及高炉煤气余热发电系统等,也可处理煤气清洗水,防止系统发生污沟现象,综合体高高炉煤气的利用效率。针对煤气用户,可以改进蓄热式昆底加热炉,保证排烟温度小于150℃,空气预热温度超过1000℃,这项技术的改造能够极大地回收烟气中的余热。烧结工序余热回收技术目前还没有得到普及,在烧结工序中能耗中主要是固体燃料,约占据75%~80%,可以作为二次能源循环使用的能源主要包括烧结矿显热以及主排烟气,能够占据一次耗能的50%左右,由于各个钢铁企业的烧结机大小不一,在技术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仅仅有少部分的大型烧结机采用了换热器回收主排烟气的显热,可回收蒸汽18kg/吨烧结矿,相当于回收1.6kg标煤,烧结机回收的二次能源一种是产生了蒸汽,为混合料提供余热以及采暖所需热量,另一种是利用冷却风为点火助燃火以及余热点火等提供热量,对于大功率的烧结机抽风机可以采用交变频调速技术,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烧结工序中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前几年仅仅存在几个大型钢铁企业中,随着钢铁产业效益下降,近几年余热发电发展较快,目前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都增建了烧结余热发电项目,国内烧结余热发电一般在18度/t矿,最好的能够达到24度/t矿,但是总体来说烧结余热发电技术还是不太稳定,烧结工序还有很大的节能研究价值。高炉炼铁工序中节能的重点问题是降低燃料比,当前绝大多数的企业高炉燃料比都偏高,主要原因是因为热风温度低、入炉矿含铁品位低、生产不稳定以及焦炭灰分高等,二次能源利用主要是高炉煤气潜热、炉渣显热以及煤气显热等,其中每吨铁生产高炉煤气量约1500~1700Nm3,目前高炉煤气潜热的利用逐渐受到重视,回收利用装置主要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常规锅炉汽轮机发电技术,受投资影响,虽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急速效率远远高于常规发电,目前国内仅仅存在几个大型钢铁企业中,如宝钢、邯钢、沙钢、武钢等企业。目前企业高炉煤气放散率由于生铁产量高于煤气技术发展水平,因此一直比较低,平均不到12%。近几年国内大型钢铁企业高炉煤气放散几乎接近0。随着能源紧张,为了更好提高煤气利用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将会是今后几年国内钢铁发电的重要环节。我国现在的钢铁企业正在逐渐建立一些高炉炉顶余热发电装置(TRT),如唐钢进一步优化TRT余热发电系统,电子业务资金保障制度。门户网站作为企业体,资金是推动其业务发展的最有力支持,因而在进行内部相应工作规章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灵活的财政运营模式电子业务资金制度,十分有利于电子业务的开展;另外针对广大内部员工,门户网站管理层要及时的对工作人员的社会福利进行贴补,在保证工作效率节节攀高的前提下,通过集体旅游、集体度假的方式来实现对网站各部门成员的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建立起一个有热情又生气能动性十足的门户网站团队,摆脱传统签到式机械网站的管理模式。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即是形成完善的人才吸收和培养制度。21世纪伴随着人才资源的提出,人才的数量和素质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潜力的最大标杆,而门户网站作为一个互联网技术延伸出的产业部门,其对互联网技术、营销业务人才、管理型人才的需求相比较其他传统产业,有着更急切的需求,尤其在现代伴随着我国门户类网站的增多,当前互联网中门户类网站的竞争愈发的激烈竞争形势,新一轮的人才竞争已经开始,因而就门户网站管理模式探究中,人才的挖掘和吸收在培养成为了模式探究的新重点。要解决人才问题只有把握两个要素一是吸收先进的社会人才,吸收高技能水平的专业性人才,另外就是通过培训的方式引用先进性的技能知识导师,多却倒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对本有的相应技术业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起属于自己门户网站发展的技术专家队伍和网站管理队伍。

3结语

在进行门户网站管理模式的再制定和探究过程中,务必要把握加强门户网站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效能。门户网站作为一个迅猛发展的第三产业性质行业,其发展的出发点和终端即是广大受众的需求,而要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一是需要广大的业务人员积极的深入受众群体了解信息,二是要求业务人员将受众的意见或者建议及时的反映给策划部门,策划部门进行会议探讨制定之后,反映给管理层,管理层对于策划意见进行修缮评价最终交予技术部门予以网站新功能和新模块的设计制作,最终投向市场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实现门户网站的良性循环。因而从整个网站运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要提高门户网站的竞争实力,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真正的建立起统一团结科学的管理新秩序,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门户网站互联网市场,占据优势的主动地位,提高自己的技术业务管理水平,从而在新的市场中谋求更大经济利益,只有建立长期具有远瞻性的发展规划,才能长久的促进门户网站功能的贴心和全面,获得更多的市场受众欢迎。当前阶段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范围的扩张,新的形势下门户网站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发展状态,这是受到我国历史社会原因以及行业发展因素的必然结果,但是广大的管理者应该积极的发动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具有科学、合理、远瞻性、团结的新式管理运作秩序,才能尽快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实现门户网站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增强其综合竞争实力。

作者:路志标 单位:河北钢铁集团邯郸分公司能源中心

上一篇:军医大学图书馆学校管理论文 下一篇:自动化钢铁工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