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重症骨质疏松症患者挺起腰杆

时间:2022-04-22 01:16:20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6.6%,即有84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我国将其立为“九五”期间重点研究的三大老年性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症和骨质疏松症)之一。骨质疏松性骨折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36%,仅在美国就有150万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中脊柱压缩性骨折者有70万人,这些患者常产生剧烈的腰背痛,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少部分患者甚至因脊柱压缩性骨折压迫脊髓而导致瘫痪。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面,目前尚缺乏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常难以奏效,外科手术因创伤性大,并发症多而难以广泛应用。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日益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因此,寻找和使用创伤小、疗效好的方法是长期以来医生和患者都关心的问题。

1987年,法国医生首先报道经皮穿刺注射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疗效显著,开创了经皮椎体成形术之先河。20世纪80年代末,欧洲及美国学者相继将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椎体强化治疗,并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已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极大关注,美国介入放射学会、美国骨科学会等著名专业学会纷纷发表声明。开设网站支持并推广这一新技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蓝盾十字会等数家大医疗保险公司不久也通过了对该技术的评鉴。在我国,介入放射和骨科医生严密关注这一技术的发展,一些大医院已开展了经皮椎体成形术这一技术,并已将该技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治疗重症骨质疏松症的好方法

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为一种微创(创伤小、痛苦少)手术,需住院治疗。手术前应做各种常规检查,如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等,骨折的椎体则应做x线摄片和CT检查,必要时还要做磁共振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应做骨密度检测。手术前检查一般可在2-3天内完成。

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在x线电视或CT监视下进行,患者俯卧于手术床并经CT或x线透视定位后,在局部麻醉下经患者背部侧后方穿刺,从椎弓根穿或经椎体侧后方穿入椎体。经双向透视证实后,用压力注射器将2~8毫升骨水泥注入椎体内。注射完后在骨水泥硬化之前拔针,手术一般可在1小时左右完成。术后一般无须特殊处理,经短暂的卧床休息后即可正常活动。观察3~5天即可出院。

如果说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关键是建立一条安全的穿刺通道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那么,骨水泥则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主体材料。骨水泥的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聚合后能自行凝结,其弹性介于松质骨和金属之间,是稳定的骨科所用的假体。骨水泥作为假体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已经30年的考验。骨水泥使用时需现场调配,调配后的骨水泥在数分钟内经历了3个时期,包括:①稀薄阶段:调配后30~50秒内。②粘稠阶段:呈浆糊到生面团状,必须在调配后1~3分钟内,迅速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③硬化阶段:5~7分钟后,骨水泥变硬固定并产生热。由于骨水泥粘稠度颇大,需用加压特制注射器才能将骨水泥推入病变部位。

目前,骨水泥的止痛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专家认为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加强了椎体强度,消除了椎体微骨折,并且减轻了塌陷椎体的压力。②骨水泥聚合反应时可产生70℃高温,使椎体痛觉神经末梢变性或坏死。

哪些病人适合做椎体成形手术

骨质疏松症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应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做经皮椎体成形术:①中、重度疼痛或活动障碍。②疼痛时间不满1年。③椎体轻、中度塌陷。

如果疼痛时间超过1年,椎体塌陷程度,胸椎大于50%、腰椎大于75%、椎管受压大于20%或压迫神经根的患者,可根据情况考虑做经皮椎体成形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不仅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而且非常适用于各种推体肿瘤患者,包括椎体转移瘤、椎体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椎体受累者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对各类椎体肿瘤所导致的顽固性疼痛常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并有较强的加固椎体、治疗肿瘤的作用。

由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穿刺针较粗,有出血倾向者应考虑可否手术。又因为骨水泥易向椎管溢漏,椎体骨皮质破坏范围过大,因此椎体后缘骨皮质完全破坏者应慎用。此外,椎体有炎症者禁用。

治疗效果满意

目前,世界范围的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已有数千例,其镇痛效果多在90%以上,且在6~72小时(平均36小时)内显示,无须再使用镇痛剂。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镇痛效果肯定且持续,如一位83岁的骨质疏松症并第三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因疼痛2年不能正常活动而卧床不起、甚至需要别人帮助才能翻身,经过手术后12小时就能自己行走。

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前景广阔

尽管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症并发的椎体骨折的技术只有数年时间,但是,其安全有效,近乎立竿见影的效果已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充分肯定,可以相信,这一技术必将在今后的数年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造福于广大骨质疏松症患者。同时,经皮椎体成形术这一技术也必将会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以下研究方面可能获得突破性进展:①新一代骨水泥的研制与开发。新型骨水泥将不透X线、粘滞性低、易于注射,又具有良好力学性能且具有刺激骨生长和具有成骨作用。②骨水泥携带骨生长因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等。可望明显地增强椎体自身的成骨能力。③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固有缺陷是不能恢复椎体塌陷前的高度,而维持椎体生理状态与椎体正常功能密切相关。使用特制球囊扩张导管装置,先扩张塌陷椎体,然后注入骨水泥来恢复椎体高度,这一新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较又发展了一大步,它不仅可以解决疼痛问题,而且还能够恢复椎体形态和高度,使骨质疏松症患者真正地“挺起腰杆”,这将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并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优良疗法。

必须指出的是,骨质疏松症为一全身性疾病,与内分泌等多种因数有关,任何一种手术都不可能预防骨质疏松症或解决其所有部位的疼痛问题。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仍然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最有效手段,如增加含钙量较高的饮食,增加户外活动和运动,必要时补充钙剂和雌激素治疗等。

上一篇:绿色食品 健康时尚 下一篇:我国有了抗肝炎国家一类新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