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不是股市唯一的坐标

时间:2022-04-21 09:48:14

经济学不是股市唯一的坐标

远在十三年前,笔者就以这个题目做过文章。今日老调重弹,一是经历这么些年股市的风浪后有了更深的感悟;再就是去年市场舆论所提供的例子表明这一认识远未广泛受众认同,有再加强调的必要。

由于具备指标意义的上证指数在2010年欲振无力、乏善足陈,因而倍受诟病,认为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风景这边这独好”的中国经济的面貌。特别是在年终以跌14.3%收出年阴线,表现排全球倒数二三,更是一片哗然,“A股大盘走势不正常、非理性”之声乃甚嚣尘上。

指责者的逻辑,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推论基础上的: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是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因此理应与经济发展同步。2010年中国GDP同比增长高达10.3%,位居世界前列;股指涨幅排名却险些垫底当“副班长”,两者相较判若云泥,如此背驰不是“不正常”、“非理性”又是什么?

听似在理,却欠全面与准确。确实,按照传统的、经典的理论,作为虚拟资本的股市是实体经济的衍生物,两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在整体上,在总的发展趋势上两者是同步的,这一点没有疑问。但这种同步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的阶段与时期内它们的运动方向都保持一致。恰恰相反――正如A股二十余年的历史所显示、所证明了的一样――在很多时候它们的走向并非同步,甚至背驰。这种不同步与背驰并不仅仅是由于两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造成的(实证研究表明这是可能使它们产生不同步与背驰的原因之一),而主要是因为从根本上说:股价运动并非一种纯粹的经济现象。换言之,股市已超出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的范畴,是一门综合了政治、哲学、天文、气象、心理学、博弈学等等诸多意识形态部类的交叉学科或行为科学。这就使股市除了经济学的特性外还具有众多非经济学的品质,从而在很多场合与时段中独立特行于经济走势之外,表现出与经济因素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尤其是其中的心理学和博弈学的元素,在压缩经济因素的影响,放大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方面更是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规律的支配地位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唯一的。而心理学与博弈学的规律则在一定的条件下变得越来越重要,直至取经济规律而代之在左右股市升跌方面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相比之下,经济规律则显得无关重要了。庄股的炒作是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助推股价的动力主要依赖庄家的资金优势与市场的羊群效应,而不是个股的基本面――尽管庄股都无一例外的打着高成长性或资产重组题材带来业绩超常改善的幌子。2010年小市值股的局部牛市与大盘蓝筹的无所作为同样是出于上述原因。

明乎此,对于2010年A股表现与中国经济所呈的巨大反差就不应该感到迷惑与奇怪了。但是2010年A股走势之所以与宏观经济出现明显的背驰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原因:就是这一年中国股市驶上了高速扩容的快车道。这一年共计有349家公司在沪深交易所融资,总额高达约5,000亿元;若再加上各种限售股的解禁流通,全年股票供应量首度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关而达至10,067亿元(中金统计数据),在创出历史新高的同时,亦居全球之首。至此我们应该彻底明白为何在国内外流动性极端泛滥、非常有利于股市走牛的大环境下,A股大盘竟然不涨反跌、位居榜尾了,答案是供求失衡、资金已不足以撬动不断扩容的市场。别看2010年上证指数在2800点上下300点的区间徘徊,流动市值早就超过了6124点,换手率却大大低于2007年。与牛市绝缘,只能炮制局部行情是必然的,哪管经济形势看上去有多么美。据估计,2011年新股发行量仍与2010年相当,再加上“新三板”与国际板渐行渐近,而货币政策趋势与上年度相比料将只紧不松,供求失衡的格局是否能有大的改善不容乐观。

索罗斯曾经说过“经济学已经死亡”。他大概是在批判将经济学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作线性思维的理解的意义上这样说的。而事实上,股市确实不仅是经济的(理性的、抽象的),更有其非经济的(感性的、实践的)一面,且经常表现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本文的结论。■

上一篇:有多少次“跌”可以重来 下一篇:e波下跌或许已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