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时间:2022-04-21 08:54:56

白洋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白洋淀流域近5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从温度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总呈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对白洋淀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白洋淀流域水资源呈明显减少趋势。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造成降水量的减少,从而使白洋淀的入淀水量减少。另一个方面人类的活动也是造成白洋淀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白洋淀 气候变化 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P467

1、 白洋淀概况

白洋淀地处华北平原中部,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被3700条沟壕,12万亩芦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85%的水域在安新县境内。白洋淀是大清河水系中游缓洪、滞沥的大型平原洼地,也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白洋淀具有从大的时空上平衡这一地区生态的功能,在调节华北地区气候,为鸟类和各种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补充周边地下水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形象的称为“华北之肾”。

2、 白洋淀的气候特点

白洋淀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季风区暖湿带半干旱地区,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白洋淀处于西风带大气环流圈内,太阳高度角一年四季不断变化,使得一年内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不均,而形成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安新县历年平均气温为12.2℃。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6.4℃。1月份最冷,平均-4.5℃。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0℃,出现于2000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为-26.7℃,出现于1966年2月。安新县年平均降水为497.9毫米。年内降水变化为一峰一谷型。降水集中于七八月份,整个夏季平均为363.4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3%;而冬季降水平均仅为1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表现了降水季节分配极不均匀的气候特点。

3、白洋淀的水资源特点

白洋淀属于大清河水系,淀中水量主要来自上游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补给,上游有南、西、北三面呈扇形分布的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白沟引河等八条河流入淀。各河流入淀水量和水质直接影响白洋淀水量和生态环境。白洋淀干淀水位6.5米(大沽高程),此时淀区面积80平方公里,蓄水量不足6000立方。保证水位8.5米,此时白洋淀能保持自我调节的生态环境。警戒水位10.0米,淀区最大蓄水量10亿立方米。存储于淀区的水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直接降落于淀区的降水;上游流域降水产生的进淀流量。

3.1 流域降水量有减少趋势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流域降水量有减少趋势,与多年同期相比,不同年代的降水量均有所减少。五十年代(1956-1959)处于丰水期,平均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28%;六十年代(1960-1969)偏丰,平均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6%;七十年代(1970-1979)为平水期,平均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1%;八十年代(1980-1989)处于枯水期,平均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1%;九十年代(1990-2000)接水年,平均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进入本世纪以来,降水持续偏少,平均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0%。

3.2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及多年变化

流域降水量具有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集中在汛期(6-9月),汛期的降水量又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几场大雨。特别是大水年份,降水更加集中,例如,1963年的全流域大洪水,7天降水量占了全年的81%。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在0.2-0.5之间。平原地区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实测最大和最小之比在3以上,据安新站资料统计,1954年全年降水量,相当于1975年全年降水量的6倍。

3.3 地表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

受降水影响,地表径流在年内分配不均,总的特点是年径流量的60-80%集中在6-9月。径流在年际间丰枯较为剧烈,年最大径流量和最小径流量之比达15倍。

4、降水变化

白洋淀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5mm.从降水变化趋势上看,白洋淀流域的降水在逐年减少,近40多年来,年降水量少了111毫米,平均每10年减少24毫米。从年降水距平百分率看,白洋淀流域近10年降水持续偏少。从不同降水等级的降水日数年代变化看,白洋淀流域以10毫米以下的降水日数多为特点,从70年代开始降水日数在逐年减少,近几年比60年代减少9天;近几年没有出现大雨100毫米的大暴雨降水,大雨日数减少2天。

从季节降水变化看,白洋淀流域的冬季、春季、秋季三级的降税变率较小,夏季变率较大,平均每10年降税减少8.6毫米,以近10年降水减少的最多。

5、白洋淀水资源变化分析

白洋淀的入淀水量包括三种情况:天然入淀水量、上游水库补水量和跨流域调水入淀水量。天然入淀水利量是白洋淀最为重要的水源,其多少决定着白洋淀的生态环境。

白洋淀从长50年代以来,先后多次出现干淀,最为严重的是80年代连续5年彻底干淀使淀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缓解这种状况,从80年代以来多次实施从上游水库向白洋淀补水。从1981年以来共补水21次,总入淀水量7.6亿立方米。从2003年开始,由于华北地区连年干旱,白洋淀上游水库蓄水量连年下降,白洋淀陷入了无水可补的境地。2004年首次实施了跨流域调水从岳城水库调水3.9亿立方米,入淀水量1.6亿立方米,对维持白洋淀生态环境起到了较大作用。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实施了“引黄济淀”工程,缓解了白洋淀水资源的紧张。但由于降水量的连年偏少,白洋淀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仍无法得到解决。

6、白洋淀流域湿地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6.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白洋淀湿地保护与利用纳入法制轨道,加强领导和协调,严格执法,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机制。目前安新县已经成立白洋淀湿地保护管理委员会对湿地保护进行领导和监管。

6.2 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建立环保型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6.3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蓄,节约用水,积极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开展气候变化对白洋淀水位、蓄水量、水面面积的影响的研究工作。

6.4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农业用水。

第一作者简介:黄强,1978-5,籍贯:河北省沧州市,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河北省安新县气象局,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气象。

上一篇:粗集料压碎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评价 下一篇: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