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根尖周炎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21 05:39:49

慢性根尖周炎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法根管治疗与多步法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治疗期内及治疗后短期内(6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慢性无瘘性根尖周炎一次法治疗比多步法治疗的愈合时间长。慢性有瘘性根尖周炎一次法与多步法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一步法适用于慢性有瘘性根尖周炎的治疗,多步法更适用于慢性无瘘性根尖周炎的治疗。

【关键词】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479-01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

临床上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法常首选根管治疗术,其治疗效果与术者的操作技术、使用的材料、器材、消毒药物及患者的身体状态等很多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在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中,一次法根管治疗和多步法根管治疗,其各自的优缺点、适应范围及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积累经验。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患者,男52例,女68例,年龄17~55岁,136颗患牙,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其中有瘘型75颗,无瘘型61颗。所有患牙牙周情况尚可,无明显松动,无根分叉病变,患牙具保留价值,患者无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所有患者按就诊日期的单双数随机分配至一次法组和多步法组。

1.2 诊断标准:按教科书[1]的诊断标准,每个患牙治疗前,根管预备后和根管充填后均X线摄片,以对照比较。

1.3 治疗方法

1.3.1 一次法根管治疗: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一次性完成,具体操作步骤按教科书[2]要求进行。扩锉根管时,每更换一次扩大针,均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吸干根管,然后用抗生素(甲硝唑加地塞米松)冲洗、消毒、吸干后行根管充填。

1.3.2 多步法根管治疗:根管预备同一步法,2~3天 后行根管消毒,7天后无症状,行根管充填,如患牙根管治疗期间发生急症,则复诊治疗次数增加,需待临床症状缓解后,行根管充填。根管充填均采用:牙胶尖(北京达雅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糊剂(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充填材料[贺利氏卡瑞斯玛树脂(前牙)、银汞合金(后牙)]。

1.4 疗效观察

1.4.1 治疗期内疗效:治疗期内,无疼痛症状,炎症消除,或仅有轻微疼痛或不适,但不需特殊处置均认为有效,如疼痛重,不敢咬合,认为无效。

1.4.2 治疗后疗效:治疗6个月后复查,有效为无疼痛或肿胀,瘘道消失,X线片示原有暗影消失或明显缩小。无效为治疗后仍有轻度咬合不适,或瘘口未愈,或新瘘道形成,或X线片示根尖阴影未缩小或出现暗影。

2 结果(见表1、2)

3 讨论

常规的根管治疗分三个步骤: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称为多步法根管治疗,国内临床上较常采用此法。完成一颗患牙的治疗,患者需就诊3~4次,其优点是:因操作步骤分次完成,患者每次就诊的时间相对较短,临床医师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患者不易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疲劳感,疗效相对稳定。缺点是患者就诊次数多,如发生治疗期间急症,则患者就诊的次数增加。

一次法根管治疗即将根管预备、消毒、充填一次完成,其优点是患者就诊次数少,可以避免患者因对治疗产生恐惧和焦虑而发生逃避复诊的情况,可降低复诊间期由于暂封物脱落导致的微生物感染和病情突发的机率。其缺点是:较长的治疗时间可能使患者感到疲劳和不适,操作过程中,如根尖周组织受到附加的刺激,则治疗后易出现炎症的急性发作(如为多根管牙,则可因遗漏根管未治而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失败)。

本文对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分别采用一次法和多步法根管治疗术,并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有瘘型患者发生根管治疗急症的机率明显少于无瘘型患者,这是因为可把瘘口视为一个“安全阀门”,能够缓解治疗期间的压力,便于渗出液的引流[3]。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一次法治疗的近期疗效与多步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无瘘型根尖周炎的多步法根管治疗的有效率高于一步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复方碘仿合剂对难治性根尖周炎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