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时间:2022-04-21 04:38:28

浅谈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在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怎样在高中物理教育中让物理新课程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如何让学生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从而形成对物理的浓厚兴趣。这些,都是我们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下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从学生的角度看教材、用教材

新版的物理课本是以学生为本、实用为本的基础编写的。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教材,读教材。

(1)学生认为有趣的,有兴趣去学的内容,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常常将其看作是一个“边角料”一笔带过,而忽略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热情。以高中物理教材教科版必修二第一章第4节《斜抛运动》这节举例:由于是选学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其重视不足,通常只作简要介绍。但对学生而言,由于涉及到“大炮”、“弹道”、“射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学生对本节内容很有兴趣。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教材上的例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则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运动的分解与合成以及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学习热度并提升知识的高度。

(2)教材在某些内容的编写上让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应该思其所困并帮助解决。以高中物理教材教科版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中探究向心力大小的实验举例:该实验装置复杂、抽象,纯靠教师讲解难以解释清楚。所以很多教师为了省事直接给出结论,全然不顾学生满眼的迷茫,教学效果很差。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能够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够想到学生年龄小,对机械了解不多,难以理解课本上的装置图片,从而知道采取措施,比如使用视频资料进行演示讲解,化解学生心中疑问,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物理课的教学应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日常所见所想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但是物理规律本身是抽象生涩的,物理公式是复杂难记的。如何才能让学生由内心生出对物理的热爱,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简单形象的问题入手。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同时善于解答其中的问题,就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成功。以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这一课的课堂情景为例子,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映一段两辆汽车追尾的事故现场录像。再进行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肯定是司机睡着了!”“一定是超速驾驶!”学生的回答会从其自身的想法和生活经验中来,答案肯定各有千秋。教师可以再从汽车追尾事故的原因开始,让学生分析同学提出的几种可能:疲劳驾驶、刹车失灵、速度过快等,再引导学生就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利用所学规律得出新的结论,并将交通法规和相应的物理情景相联系,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三、对学生进行物理情感教学

(1)“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物理教育的最高目标,我们应注重对学生内心体验的强化与丰富。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探索周边世界的同时,体验认识自然、改造环境的艰辛和困苦。激发起学生对物理研究的热情与兴趣,并引导其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设置各种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课本上的拓展思考,课本上各章节的开篇图、插图和漫画、物理在线、物理学史故事、课件演示和以及各种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获取技能。

(3)注重教师的自我培养,要多反思自我教学水平的不足,多与其他教师交流。要让每堂课都具有教学的艺术性,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多进行鼓励性提问和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课堂表现、测试作业的及时评价与肯定。应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物理兴趣小组,使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作为教师,也应该多加入学生之间的讨论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进取意识。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体现出教师的高超专业技术之外,还应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像对待朋友一样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后进生更要施以关怀。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亲如家长、爱如朋友一样的人,他们才会把心里话和真实的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

(2)教师同时是课堂的组织者,应该在课堂上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首先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这一环节。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一堂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模式的物理课。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一线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教书育人,完善自身知识上做得更好。

上一篇:孩子,新环境下希望你过得好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